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悬驼就石

悬驼就石

唐.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六六“愚戆”“磨刀”引《百喻经》:“昔有一人,贫穷困苦,为王作事。日月经久,身体羸瘦,王见怜愍,赐一死驼。贫人得已,即便剥皮,嫌刀钝,故求石欲磨。乃于楼上得一磨石,磨刀令利,来下而剥。如是数数,往来磨刀,后转苦惮,不能上楼。悬驼上楼,就石磨刀,深为人笑。犹如愚人毁破禁戒,多取钱财,以用修福,望得生天(佛家谓人死之后更生于天界),反得其殃。如悬骆驼上楼磨刀,用功甚多,所得甚少。”

《百喻经》上说,过去有一个穷人为国王劳作,国王可怜他身体累得很瘦弱,赏赐给他一头死骆驼。穷人在剥皮时,刀钝了,就跑到楼上寻见一块磨石磨刀,把刀磨快了,下楼来再剥皮。这样上上下下跑了很多次,觉得十分劳累。后来他想出了一个“好”办法,干脆把骆驼悬挂到楼上去,就石磨刀。可是人们看了,却笑破了肚皮。

“悬驼就石”何如“取石就驼”的方便,无怪乎贫人之“智”被人嘻笑。后以“悬驼就石”比喻头脑僵化,错打算盘,事倍功半的蠢笨行为;也可以比喻,用力多收效少。


并列 悬,挂。就,靠近。比喻做事不动脑筋,轻重倒置,愚笨可笑。语本《百喻经·就楼磨刀喻》:“昔有一人,贫穷困苦,为王作事。日月经久,身体羸瘦。王见怜愍,赐一死驼。贫人得已,即便剥皮。嫌刀钝故,求石欲磨。乃于楼上得一磨石,磨刀令利,来下而剥。如是数数,往来磨刀,后转劳苦,惮不能数上,悬驼上楼,就石磨刀,深为众人之所嗤笑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比喻违背常理做事,既费时费力,又收效甚微。


【词语悬驼就石】  成语:悬驼就石汉语词典:悬驼就石

猜你喜欢

  • 管宁存祭礼

    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宁常著皂帽、布襦袴、布裙,随时单复,出入闺庭,能自任杖,不须扶持。四时祠祭,辄自力强,改加衣服,著絮巾,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,视荐馔馈,跪拜成礼。”后因以“管宁存祭礼”形容高士隐

  • 戴高帽子

    《北史.能安生传》:“道晖好着高翅帽、大屐,州将初临,辄服以谒见。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士比三公。”后因以妄自尊大,冀人誉己为好戴高帽子;吹捧恭维别人为给人戴高帽子。《镜花缘》二七回:“老父闻说此

  • 水弩含沙

    同“含沙射影”。元陈孚《安南即事》诗:“水弩含沙掷,山㺑出穴粗。”

  • 击蛇笏

    《宋史.孔道辅传》:“(孔道辅)为宁州军事推官(推官,是设立在节度使或观察使下的属官,掌管勘问刑狱等事。),数与州将事事。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,一郡以为神,州将帅官属咸往奠拜之,欲上其事。道辅径前以笏

  • 布衣

    是古时庶人的服装,因此用来代称平民,犹言“匹夫”。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夫斯乃上蔡布衣,间巷之黔首。”《盐铁论》:“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,其余则仅麻枲,故曰布衣。”诸葛亮在其 《出师表》中说: “臣本

  • 朱邑葬桐

    同“桐乡归葬”。清赵翼《忽梦镇安旧游》诗:“朱邑葬桐乘后约,欧阳思颍记前因。”

  • 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

    《诗经.大雅.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。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讲的人不知疲倦,听的人若无其事。形容不注重效果,徒费唇舌。宋.陆游《跋柳氏训序》:“方玭之为是书也,璨已长矣,诗曰:

  • 才疑木雁

    同“才与不才间”。唐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才能疑木雁,报施迷夷 跖。”

  • 董相帷

    同“董生帷”。董仲舒曾拜江都相,因称“董相”。清陈维崧《贺新郎.呈毛子公阮》词:“不是郡楼吾懒上,怕重经董相帷前走。”【词语董相帷】   汉语大词典:董相帷

  • 出纶之命

    源见“纶綍”。指谓帝王的诏令。宋陆游《贺葛正言启》:“恭审?直北扉,方演出纶之命;拾遗西省,遂输补衮之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