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应接不暇

应接不暇

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从山阴(旧县名,秦置,因在会稽山之阴得名。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)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
原指沿路风景幽美,看不过来。后因以“应接不暇”用为人事纷繁,忙得应付不过来的典故。

明.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〇八回:“俺每如今将士都在一处,多分调几路前去厮杀,教他应接不暇。”


述补 暇,空闲。①谓美景纷繁,来不及一一欣赏。峻青《秋色赋》:“眼前那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,真使人眼花缭乱,~。”②谓人事繁多,接连而来,使人穷于应付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什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日、竞赛周、竞赛月;还有无数的即兴会战、挑灯夜战等等,叫人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自然景物。多用于人事。→目不暇接应接不停 目不暇给 山阴道上 一馈一起 ↔应付裕如。也作“接应不暇”。


【词语应接不暇】  成语:应接不暇汉语词典:应接不暇

猜你喜欢

  • 童乌

    汉.杨雄《法言.问神》:“育而不苗者,吾家之童乌乎?九龄而与我玄文。”杨雄的儿子童乌,九岁能与父亲讨论《太玄》,早卒。后因以“童乌”作为聪明灵慧而夭折的典故。三国.魏.嵇康《重作四言诗》:“颜回短折,

  • 泥深穿履

    源见“东郭履”。形容穷困潦倒。宋张榘《瑞鹤仙.次韵陆景思喜雪》词:“甚探梅、也来相约。更谁怜久客,泥深穿履,栖栖东郭。”

  • 赤松期

    源见“留侯慕赤松”。指退隐。唐张说《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》:“少留青史笔,未敢赤松期。”

  • 床头易在

    同“周易在床头”。宋陈与义《张迪功携诗见过》诗之二:“坐上客多真足乐,床头《易》在不须看。”

  • 民具尔瞻

    具:通“俱”。瞻:瞧着。 人人都看着你。 表示地位显赫,为众人所仰望。语出《诗.小雅.节南山》:“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”唐.苏颋《授唐休璟太子少师制》:“师保之寄,人具尔瞻(按:“人”当作“民”,

  • 于何闻过

    参见:吾过何由鲜

  • 汉箧亡

    42` 源见“安世补亡”。借指书籍被毁。宋陆游《鼠败书》诗:“坐令汉箧亡,不减秦火厄。”【词语汉箧亡】   汉语大词典:汉箧亡

  • 谢庭柳絮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喻雪。吕志伊《嘉兴阻雪》诗:“谢庭柳絮娇无力,王店梅花冷愈香。”

  • 楚人咻

    源见“一傅众咻”。比喻所处环境不好,做事不能有所成就。宋王安石《寓言》诗之二:“不得君子居,而与小人游……如傅一齐人,以万楚人咻。云复学齐言,定复不可求。”【词语楚人咻】   汉语大词典:楚人咻

  • 去天尺五

    清.王谟辑本韦氏《三秦记》:“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”我国唐代,韦、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,势力颇大。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,杜氏所居名杜曲,都在长安城南。所以当时有歌谣曰:“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”后因以“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