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幕府红莲

幕府红莲

同“幕府莲花”。元 萨都剌《送刘照磨之桂林》诗:“一官未厌马蹄遥,要使南荒识凤毛。幕府红莲开白昼,辕门碧草映青袍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南齐书·庾杲之传》:“ (庾呆之) 出为王俭卫军长史,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。” 《南史·庾杲之传》:“ (王俭) 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。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:‘盛府元僚,实难其选。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,何其丽也。’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,故缅书美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南朝齐高帝时,王俭任卫将军,他的官署幕府中人才济济,时人称入王俭府为入莲花池,庾杲之 (字景行) 被王俭命为卫将军长史,萧缅在给王俭的信中赞美说:“您府中幕僚,皆为难得之人才。庾杲之在其中泛清水,依芙蓉,何等好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美任幕僚之人富有才干; 或借指幕府等。

【典形】 芙蓉王俭府、芙蓉之水、红莲渌水、红莲幕、红莲幕府、俭莲、莲府、莲花幕、莲幕、绿水红莲、幕府红莲、幕中莲、王俭府、相府池莲、庾杲莲、幕下莲花、红莲幕客、红莲书记、幕府莲、莲花府。

【示例】

〔芙蓉王俭府〕 唐·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》:“芙蓉王俭府,杨柳亚夫营。”

〔芙蓉之水〕 唐·杨炯《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》:“楚客临风,更入芙蓉之水。”

〔红莲渌水〕 唐·李商隐《道士胡君新井碣铭》:“王太尉之幕中,红莲渌水。”

〔红莲幕府〕 元·白朴《摸鱼子》:“鸾坡客,又向红莲幕府,田园何日成趣。”

〔俭莲〕 唐·罗隐《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》:“俭莲高贵九霄闻,粲粲朱衣降五云。”

〔莲府〕唐·刘禹锡《送国子令狐博士》:“伯仲到家人尽贺,柳营莲府递相欢。”

〔莲花幕〕 唐·韩偓《寄湖南从事》:“莲花幕下风流客,试与温存遣逐情。”

〔莲幕〕 唐·张祜《走笔赠许玫赴桂州命》:“桂林真重德,莲幕藉殊才。”

〔绿水红莲〕 宋·辛弃疾《南乡子·送赵国宜》:“剩记乃翁诗,绿水红莲觅旧题。”

〔幕府红莲〕 元·萨都拉《送刘照磨之桂林》:“幕府红莲开白昼,辕门碧草映青袍。”

〔幕中莲〕 唐·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:“发迹岂劳天上桂,属词还得幕中莲。”

〔王俭府〕 唐·罗隐《淮南送卢端公归台》:“朱绂两骖王俭府,绣衣三领杜林官。”

〔相府池莲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风流谁绊,知他相府池莲,怕无端引起绿窗红怨。”

〔庾杲莲〕 唐·李商隐《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》:“诸生个个王恭柳,从事人人庾杲莲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家效颦

    同“东施效颦”。《花月痕》二二回:“一会出来,秋华堂坐席,李夫人首座,问起凤来仪酒令,秋痕一一告诉。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。李夫人道:‘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。’”见“东施效颦”。《花月痕》22回:“我们何

  • 铜盘

    同“铜盘重肉”。唐黄滔《祭南海南平王文》:“虽琼树之未亲,若铜盘之已接。”【词语铜盘】   汉语大词典:铜盘

  • 壁立

    源见“家徒四壁”。形容一贫如洗。清黄遵宪《乱后归家》诗:“有家真壁立,无树可巢居。”【词语壁立】   汉语大词典:壁立

  • 佛头著粪

    宋道原编《景德传灯录》七“如会禅师”:“崔(群)相公入寺,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,乃向师曰:‘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’师曰:‘有’。崔云:‘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?’师云:‘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?’”后以“佛

  • 朔望

    农历每月的初一与十五。按封建礼制,这两天都要向父母请安问好。《汉书.外戚传下》:“其孝东宫,母阙朔望。”唐代颜师古注:“东宫,太后所属也。朔望,朝谒之礼也。”《后汉书.岑彭传》:“有诏过家上冢,大长秋

  • 戮力同心

    《国语.齐语》:“与诸侯饰牲为载,以约誓于上下庶神,与诸侯戮力同心。”戮力:并力。后因以“戮力同心”形容齐心协力。晋.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.袁术传》:“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,匡冀汉室,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

  • 敌国舟中

    源见“舟中敌国”。比喻敌人就在身边。唐柳宗元《古东门行》:“羌 胡毂下一朝起,敌国舟中非所拟。”

  • 田父可坐杀

    周时谚语。田父指老农。《列子.杨朱》:“周谚曰:‘田父可坐杀。’晨出夜入,自以性之恒,啜菽茹藿,自以味之极,肌肉粗厚,筋节?急,一朝处于柔毛绨幕,荐以粱肉兰桔,心㾓体烦,内热生病矣。”谚语中反映出统治

  • 赐铜山

    《史记.佞幸列传》:“孝文帝时中宠臣,士人则邓通,宦者则赵同、北宫伯子。……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,官至上大夫。……上使善相者相通,曰:‘当贫饿死。’文帝曰:‘能富通者在我也。何谓贫乎?’于是赐邓通蜀严

  • 难鸣孤掌

    比喻难以成事的单薄势力。元戴善夫《陶学士醉写风光好》第四折: “许下俺调琴瑟,我似难鸣孤掌,不线单丝。” 参见:○孤掌难鸣见“孤掌难鸣”。清·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时事·刘庸夫》:“在朝非无守正不阿之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