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人面桃花”。指钟情的男子。元白朴《清平乐》词:“桃花门外重重,一言半语相通。萦损题诗崔护,几时南陌春风。”
原指出生地,入死地。后多指冒着生命的危险,活动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。《老子》第五十章:“出生入地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”《韩非子.解老》:“人始于生而卒于死,始之谓
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对贤才的器重或对宾客的礼遇。唐杜牧《怀钟陵旧游》诗之二:“未掘双龙牛斗气,高悬一榻栋梁材。”
源见“土偶桃梗”。比喻漂泊无定的人或物。唐张说《石门别杨六钦望》诗:“暮年伤泛梗,羁旅到西州。”【词语泛梗】 汉语大词典:泛梗
源见“揠苗助长”。谓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。明魏校《论学书》:“五峰之学,不务涵养本原,只要执发见一端,便张皇作用,故有急迫助长之病。”
借指德才出众的八个兄弟。唐包何《相里使君第七男日》诗: “荀氏八龙唯欠一,桓山四凤已过三。” 参见:○荀家兄弟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陈太丘诣荀朗陵”条注引晋· 张璠《汉纪》曰:“ (荀) 淑有
同“伤弓之鸟”。宋苏轼《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》诗之二:“天静伤鸿犹戢翼,月明惊鹊未安枝。”
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上:“〔谢希深〕以启事谒见大年,有云:‘曳钤其空上,念无君子者,解组不顾公,其如苍生何!’大年自书此四句于扇曰:‘此文中虎也。’”后以“文中虎”指擅长诗文的人。宋刘才邵《勒兵行》:
汉扬雄《法言.吾子》:“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悦,见豹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比喻外强中干,虚有其表。明 范濂《云间据目抄》卷四:“水旱频仍,饥馑荐至。号称殷富者,以供输供役而十室九虚;策名缙绅者,以尚侈尚
主谓 阋,争吵。墙,这里指家内,泛指内部。原指兄弟龃龉不和睦,发生纠纷。后比喻内部纷争。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(侮)。”鲁迅《二心集·上海文艺之一瞥》:“所以从无产阶级的见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