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左提右挈

左提右挈

挈(qiè切):提携。引申为扶持;支持。此典指互相支持。后以此典比喻互相扶持;也比喻父母照顾子女。秦朝末年,各地纷纷起义,原来六国后裔也相继扩充实力。有一次,赵王武臣派韩广西略燕地。韩广一到燕地,就被燕人拥立为燕王。赵王武臣很不满意,便和张耳、陈馀向北进攻燕国边界。赵王武臣外出时,被燕军捉住。燕国将领要求分得赵国领地一半,才归还赵王武臣。赵国派使者去燕国交涉,燕军就杀死使者,要求割地。张耳、陈馀忧虑这件事。有个炊事兵对他宿舍中的伙伴说:“我可以替赵国去燕国游说,与赵王同车回来。”伙伴们都嘲笑他说:“去了十多批使者,一去就死亡,你怎么能够救回赵王呢?”他就跑到燕国军营。燕将见到他,他问燕将道:“您知道我来干什么?”燕将说:“你想要回赵王吧”他又问道:“您知道张耳、陈馀是怎样的人吗?”燕将说:“贤能的人吧。”他接着问道:“您知道他们的意愿想要怎样吗?”燕将说:“想得到他们的赵王吧。”赵国的炊事员便笑道:“您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意图。他们武臣、张耳、陈馀仗着马鞭子降服赵国几十座城,他们也是各自想要南面称王,难道想终身作卿相吗?作臣子与作君主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?当时考虑到局势初定,不敢三分而王,权且按年纪大小先立武臣为王,以维系赵地人心。现在赵地百姓已经顺服,这张耳、陈馀两人也想三分赵地称王,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。现在您囚禁了赵王,这两人名义上要求得赵王,实际上是想要燕国杀死他,他们两人就可平分赵地自立为王了。仅仅一个赵国还轻视燕国,更何况两位贤王互相支持来声讨杀害赵王的罪行,灭亡燕国就容易了。”燕将认为他说话是对的,便归还赵王武臣,炊事兵驾车与赵王武臣一同回归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9《张耳陈馀列传》2576、2577页:“有厮养卒(炊事兵)谢(告诉)其舍中曰:‘吾为公说燕,与赵王载归。’舍中皆笑曰:‘使者往十余辈,辄死,若何以能得王?’乃走燕壁(军营),燕将见之,问燕将曰:‘知臣何欲?’燕将曰:‘若欲得赵王耳。’曰:‘君知张耳、陈馀何如人也?’燕将曰:‘贤人也。’曰:‘知其将何欲?’曰:‘欲得其王耳。’赵养卒乃笑曰:‘知未知此两人所欲也。夫武臣、张耳、陈馀杖马箠(chuí垂,马鞭)下赵数十城,此亦各欲南面而王,岂欲为卿相终己邪?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,顾其势初定,未敢参(sān三,通“三”)分而王,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,以持赵心。今赵地已服,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,时未可耳。今君乃囚赵王。此两人名为求赵王,实欲燕杀之,此两人分赵自立。夫以一赵尚易(轻视)燕,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,而责杀王之罪,灭燕易矣。’燕将以为然,乃归赵王,养卒为御(驾车)而归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兄弟》:“方其幼也,父母左提右挈,前襟后裾。” 宋·苏轼《东坡续集·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之有张昭,正如备(刘备)之有孔明,左提右挈,以就大事。” 宋·辛弃疾《议谏民兵守淮疏》:“况三镇之势,左提右挈,横连纵出,且战且守,以制其后。” 明,朱鼎《玉镜台记·石勒报败》:“将勇兵强,华夷慑服;左挈右提,东征西伐。”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77回:“思与诸公左提右挈,宏济艰难,推诚以结邦交。”


并列 挈,提。①彼此相互扶持。语出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夫以一赵尚易燕,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。而责杀王之罪,灭燕易矣。”宋·辛弃疾《议谏民兵守淮疏》:“况三镇之势,~,横连纵出,且战且守,以制其后。”②形容从旁辅助。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之有张昭,正如备之有孔明,~,以就大事。”也作“左挈右提”。


【词语左提右挈】  成语:左提右挈汉语词典:左提右挈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修捷对

    《后汉书.杨震传》附《杨修传》:“修字德祖,好学,有俊才,为丞相曹操主簿,用事曹氏……修又尝出行,筹操有问外事,乃逆为答记,勒守舍儿:‘若有令出,依次通之’既而果然。如是者三,操怪其速,使廉之,知状,

  • 伯奇掇蜂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一一引汉蔡邕《琴操》曰:“尹吉甫,周卿也,子伯奇,母早亡,吉甫便娶后妻。妻乃谮之于吉甫曰:‘伯奇见妾美,欲有邪心。’吉甫曰:‘伯奇慈仁,岂有此也。’妻曰:‘置妾空房中,君登楼察之。’妻

  • 风高帽落

    同“风前落帽”。清 叶申芗《兰陵王.秋阴》词:“重阳已过却,难博,风高帽落。”

  • 骥伏盐车

    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纻衣以幂之。骥于是俯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者。何也

  • 狗盗

    源见“鸡鸣狗盗”。泛指窃贼、小偷。汉王充《论衡.论死》:“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,人不觉知,假狗之皮毛,故人不意疑也。”清刘献廷《饮杨涵斋宅次前韵》:“厮养堆黑狗盗徒,深衣缝掖列为儒。”【词语狗盗】   

  • 庭戏莱衣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谓家有孝子孝敬双亲。宋无名氏《水调歌.寿史相》词:“庭戏莱衣双桂,砌列谢兰无数,廓庙会风云。”

  • 周妻

    同“周妻何肉”。明汤显祖《正觉院箨龙轩饮帅大仪得七字》诗:“何肉等荒淫,周妻谢灵匹。”

  • 祸从口出

    祸多因说话不慎而生。晋代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见“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”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再来一次》:“在这样‘~’之秋,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。”【词语祸从口出】  成语:祸从口出

  • 隗台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招揽贤士之所。唐罗隐《送章碣赴举》诗:“龙门盛事无因见,费尽黄金老隗台。”唐元稹《处分幽州德音》:“燕 赵之间,古多奇士,隗台如在,代岂乏贤?”【词语隗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隗台

  • 不讳之变

    《战国策.魏策一》:“公叔(痤)即不可讳,将奈社稷何?”《汉书.丙吉传》:“五凤三年春,吉病笃,上自临问吉曰:‘君即有不讳,谁可以自代者?’”颜师古注:“不讳,言死不可复讳也。”人死是不可避免的,故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