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展草之恩

展草之恩

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十:“孙权时,李信纯,襄阳纪南人也。家养一狗,字曰‘黑龙’,爱之尤甚,行座相随,饮馔之间,皆分与食。忽一日,于城外饮酒大醉,归家不及,卧于草中。遇太守郑瑕出猎,见田草深,遣人纵火燕(音rè,点燃)之。信纯卧处,恰当顺风。犬见火来,乃以口拽纯衣,纯亦不动。卧处比(比,靠近)有一溪,相去三五十步,犬即奔往,入水湿身,走来卧处。周回以身洒之,获免主人大难。犬运水困乏,致毙于侧。俄尔信纯醒来,见犬已死,遍身毛湿。甚讶其事。睹火踪迹,因尔恸哭。闻于太守。太守悯之曰:‘犬之报恩甚于人。人不知恩,岂如犬乎!’即命具棺衣衾葬之。今纪南有义犬,高十余丈。”

晋.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九《杨生狗》。“晋太和(晋废帝年号,为公元三六六一三七一年)中,广陵人杨生,养一狗,甚怜爱之,行止与俱。后生饮酒醉,行大泽草中,眠,不能动。时方冬月燎原,风势极盛。狗乃周章(进退周旋)号唤,生醉不觉。前有一坑水,狗便走往水中,还,以身洒生左右草上。如此数次,周旋跬步(音kuǐ,半步,跨一脚),草皆沾湿,火至免焚。生醒,方见之。尔后生因暗行,堕于空井中,狗呻吟彻晓。有人经过,怪此狗向井号,往视,见生。生曰:‘君可出我,当有厚报。’人曰:‘以此狗见与,便当相出。’生曰:‘此狗曾活我于已死,不得相与,馀即无惜。’人曰:‘若尔,便不相出。’狗因下头目井。生知其意,乃语路人云:‘以狗相与。’人即出之,系之而去。却后五日,狗夜走归。”

上面摘录了两个义犬救主的故事,第一个说的是三国时吴李信纯,养一狗名叫黑龙。有一天,信纯饮酒大醉,没等到家,就醉卧在野外草中。太守郑瑕打猎,放火烧荒,火势危及信纯。黑龙急跳入溪中,将身沾湿,环绕信纯四周洒水,使主人免遭灾难。第二则说的是晋时广陵杨生事,其前半段情节大致与李事相同。“展草之恩”旧常用为畜通灵性,知恩报遇的典故。

元.刘时中套曲《正宫.端正好》《上高监司》(前套)〔二煞〕:“万万人感恩知德,刻骨铭心,恨不得展草垂缰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终

    人不曾遭遇祸患,而能尽其天年。《三国志.魏志.王昶传》:“夫物速成则疾亡,晚就则善终。朝华之草,夕而零落;松柏之茂,隆寒不衰。”意思是速成之物速亡,晚成之物晚终。后人称事情办理始终良好叫“善始善终”。

  • 剔目

    《新唐书.房玄龄妻》:“玄龄微时,病且死,诿(注:推讬)曰:‘吾病革(注:急,厉害),君年少,不可寡居,善事后人!’卢泣,入帷中,剔一目示玄龄,明无它会。玄龄良愈,礼之终身。”唐.房玄龄妻卢氏,为了表

  • 郭璞毫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指富有文采的五色大笔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姑洗三月》:“敬想足下,声驰海内,名播云间。持郭璞之毫鸾,词场月白;吞罗含之彩凤,辨囿日新。”

  • 束桂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形容柴薪缺少,生活艰难。明 范受益 王錂《寻亲记.剖面》:“贫穷辈,太无知。买柴如束桂,有朝餐,没夜食。”【词语束桂】   汉语大词典:束桂

  • 示疾

    佛家语。凡佛菩萨和高僧得病,都称“示疾”。因为他们本身被认为是上天应机缘而示现之身,故得病谓示现有疾。唐刘轲《唐玄奘塔铭》:“自示疾至于升神,奇应不可殚纪。”殚( ㄉㄢ dān 丹):尽。【词语示

  • 李代僵桃

    源见“李代桃僵”。指代人受过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轰报》:“只恐怕天理分明,难容我李代僵桃。”

  • 掣肘

   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等编《吕氏春秋.具备》:“宓子贱治亶父(又作“单父”),恐鲁君之听谗人,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。将辞而行,请近吏二人于鲁君,与之俱至于亶父。邑吏皆朝,宓子贱令吏二人书,吏方将书,宓子贱从旁

  • 陈王抗表

    《三国志》卷十九《魏书.陈思王植》:“太和元年,徙封浚仪。二年,复还雍丘。植常自愤怨,抱利器而无所施,上疏求自试。”三国魏.陈思王曹植,自伤怀才而不被重用,曾上《求自试表》,要求委任。后用为失意求用之

  • 李陵初诗

    唐.释皎然《诗式.李少卿并〈古诗十九首〉》:“其五言,周时已见滥觞,及乎成篇,则始于李陵、苏武二子。天与其性,发言自高,未有作用。……”五言诗的起源,各有不同说法。推其源,当在周,流行在汉。有人说李陵

  • 钧天声

    同“钧天广乐”。宋黄裳《青门引.社日游云门》词:“醉翁回首,丹台梦觉,钧天声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