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家至户晓

家至户晓

家家户户都知,谓人人皆知。亦作“家谕户晓”、“家喻户晓”。出自唐文宗之语。唐文宗,名李昂(809-840年),唐穆宗第二子。大和元年(827年)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。他曾重用李训、郑注等人,希望能铲除宦官,整理朝政。但大和九年(835年)十一月,由李训、郑注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“甘露之变”失败,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。御史中丞、皇族李孝本亦被诛杀,其女被没入掖庭(皇宫中妃嫔所居的地方)。左拾遗魏暮(mó磨)就此事上疏进谏。文宗遂下诏褒扬魏謩。诏书中提到,将孝本之女收之掖庭,是以备洒扫之事,并非征为声妓,但事情处于疑似之间,不可能使得家家户户都知道,并认为魏謩的谏书,有贞观年间指事直言、不避忌讳的遗风,应该虚怀采纳,因而立即把孝本之女送出了掖庭。同时,还任命魏謩为右补阙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176《魏謩传》4568页:“诏曰:‘昔乃先祖贞观中谏书十上,指事直言,无所避讳。每览国史,未尝不沉吟伸卷,嘉尚久之。尔为拾遗,其风不坠,屡献章疏,必道其所以。至于备洒扫于诸王,非自广其声妓也;恤髫(tiáo迢)龀(chèn衬)之宗女,固无嫌于征取也。虽然,疑似之间,不可家至而户晓。尔能词旨深切,是博我之意多也。噫!人能匪躬謇谔,似其先祖,吾岂不能虚怀延纳,仰希贞观之理欤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欧阳修《乞出第三札子》:“臣所谓辨诬谤、全名节者,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户晓者耳。” 宋·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喻户晓。” 佚名《宣和画谱·叙论》:“昔者帝王坐法宫,垂衣裳,不出九重深密之地,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,岂家至户晓也者?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81回:“今日之下,其所以家喻户晓,知他为忠臣烈士,名垂千古者,旨由无心而传。”


并列 到每家每户去宣讲,让人人都明白。宋·文天祥《与广东曹提刑》:“近者妄意预行晓揭;使~,人人知所避就。”△多用于写深入宣传方面。


【词语家至户晓】  成语:家至户晓汉语词典:家至户晓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东之亡

    42` 同“汉箧亡书”。清钱谦益《跋宋版〈左传〉》:“其脱落在未归文靖之前,不知又几何年也!不图一旦顿还旧观,羽陵之蠹复完,河东之亡再觏。”

  • 霓裳羽衣

    同“霓裳羽衣曲”。唐元稹《法曲》诗:“明皇度曲多新态,宛转侵淫易沉著。赤白桃李取花名,《霓裳羽衣》号天落。”【词语霓裳羽衣】  成语:霓裳羽衣汉语大词典:霓裳羽衣

  • 梧榎

    同“梧槚”。榎,同“槚”。宋曾巩《送程公辟使江西》诗:“云裘数曲秀兰蕙,凤盖相摩擢梧榎。”【词语梧榎】   汉语大词典:梧榎

  • 燎如观火

    同“明若观火”。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反响之反响》:“究竟谁是谁非,谁错谁不错,这是燎如观火的。”见“燎若观火”。[例]事情的真相,已经~,没必要再争论了。【词语燎如观火】  成语:燎如观火汉语大词典:燎

  • 榆次之辱

    《史记.刺客列传》:“荆轲尝游过榆次,与盖聂论剑,盖聂怒而目之。”后因以“榆次之辱”为无故受辱之典。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性既迟缓,与人无伤,虽出胯下之负,榆次之辱,不知贬毁之于己,犹蚊虻之一过也。”

  • 山贼

    《南史.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……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,直至临海,从者数百。临海太守王琇惊骇,谓为山贼,末知灵运乃安。”谢灵运继承先人遗产极厚,又有‘山癖’,故在幽峻山岭处开山修路,兴师动

  • 季裘

    同“季子裘”。清黄景仁《六叠前韵和余少云作》:“莫话单寒向行路,季裘虽敝尚能胜。”【词语季裘】   汉语大词典:季裘

  • 示疾

    佛家语。凡佛菩萨和高僧得病,都称“示疾”。因为他们本身被认为是上天应机缘而示现之身,故得病谓示现有疾。唐刘轲《唐玄奘塔铭》:“自示疾至于升神,奇应不可殚纪。”殚( ㄉㄢ dān 丹):尽。【词语示

  • 蒸藜出妻

    《孔子家语》卷九七十二弟子解:“曾参南武城人,字子舆,少孔子四十六岁,志存孝道,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。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,曰:‘吾父母老,食人之禄,则忧人之事,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。’参后母遇之无恩,

  • 司空眼惯

    同“司空见惯”。宋李廷忠《卜算子.萧计议席上》词:“雅兴杂鱼龙,妙舞回鸾凤。莫道司空眼惯□,还入清宵梦。”见“司空见惯”。宋·李廷忠《卜算子·萧计议席上》:“雅兴杂鱼龙,妙舞回鸾凤。莫道~,还入清宵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