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
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

鲍鱼:咸鱼。肆:店铺,集市。 好像进入卖咸鱼的集市,时间一长,就闻不出臭味。 比喻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逐渐与之同化。语出汉.刘向《说苑.杂言》:“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《孔子家语.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《宋书.颜延之传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与之变矣。”雷震《新燕语》卷上:“……余初入都,颇觉会味参商,苦出门者累月,后亦安之,殊不觉矣。古人谓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具有至理。”周代《晚晴小集.翼南其人其文其画》:“那时像这类不受题材限制,敢于写真实生活的作品还不多见,‘三突出’、‘高大全’的影响尚未消除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许多人对这类题材是不易接受的。”


其他 鲍鱼,咸鱼。肆,店铺。好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,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。比喻受到不良的环境影响,时间久了就会习以为常。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~,亦与之化矣。”※鲍,不读作“bāo”。△多用于感染同化。→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 ↔涅而不淄。也作“入鲍忘臭”。


【词语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】  成语: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

猜你喜欢

  • 垂诫

    源见“仲尼垂三戒”。指儒家留给后人的训戒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悔狂已咋指,垂诫仍镌铭。”【词语垂诫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诫

  • 谢舅

    源见“羊昙泪”。指羊昙之舅谢安。唐李商隐《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》:“之子夫君郑与裴,何甥谢舅当世才。”【词语谢舅】   汉语大词典:谢舅

  • 冶长缧绁

    泛指蒙冤被囚。唐毛明素《与琳法师》诗: “冶长倦缧绁,韩安叹死灰。” 参见:○公冶罪

  • 出人意表

    出:超出。表:外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。袁宪(529-598年),字德章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为人正直,官至陈尚书仆射,陈后主称之为骨鲠之臣。隋灭陈时,众官皆散,只有表宪跟随后主。隋文帝很敬佩他的节

  • 缉柳

    缉(jī机):编织。也作“编柳”,即把用柳木制成的木片编结成书简。王僧孺(465-522年)字僧孺,东海郯(tán谈)(今山东郯城北)人。曾仕齐、梁,官至御史中丞。幼年聪慧,家贫,经常给人抄书来赡养母

  • 豫章书

    源见“致书邮”。请人代传的书信。清王士禛《金陵陈士业先生兼寄伯玑》诗之一:“昨朝扬子县,远寄豫章书。”

  • 书粮

    唐.李冗《独异志》卷中:“柳积字德封。勤苦为学,夜燃木叶以代灯火。中夕,闻窗外有呼者,积出见之,有五六丈夫各负一囊,倾于屋下,如榆荚。语曰:‘与君为书粮,勿忧业不成。’”柳积因夜晚学习苦读无灯,取木叶

  • 换鹅经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指王羲之所书的《黄庭经》。宋苏舜钦《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》:“山阴不见换鹅经,京口今存《瘗鹤铭》。”亦指精妙的书帖。宋黄庭坚《送舅氏野夫之宣城》诗之二:“谢

  • 燕足系诗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下《传书燕》:“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,适巨商任宗,(宗)为贾于湘中,数年不归,复音信不达。绍兰目覩堂上有双燕戏于梁间。兰长吁而语于燕曰:‘我闻燕子自东海来,往复必经由

  • 田氏荆枝

    同“田家荆合”。清 顾孝嘉《耍孩儿》套曲:“姜肱枕被寒犹暖,田氏荆枝秀满条,情深手足真为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