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东隅,东方。日出东方,故以东隅指早晨。桑榆,树名。日落于西方,余光尚留于树上,故以此指傍晚。全句指经过努力,形势会迅速扭转。早晨失去,不到晚间就重新收回。冯异(?-34年),字公孙,颖川父城(今河南平顶山)人,光武帝大将。建武三年(27年),以征西大将军与邓禹、邓弘等共击赤眉,因彼此计划不协调而遭挫折,死伤者3000余人。不久,冯异又集合数万军队与赤眉会战,同时,又令敢死之士伪作赤眉军,伏于道侧,终于大败赤眉军,先后降其部众近20万。光武帝闻知大捷,特地发信慰劳他说:“消灭了赤眉,所有将士十分劳苦,开始虽然打了败仗,现在终于大获全胜,扬眉吐气,可以说得上早晨有所损失,晚上即将形势扭转,马上我就要论功行赏,用以酬劳你们建立的功勋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17第646页《冯异传》:“(帝)玺书劳异曰:‘赤眉破平、士吏劳苦,始虽垂翅回谿,终能奋翼渑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方论功赏,以答大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失,桑榆非晚。孟尝高洁,空怀报国之心,阮藉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。”


并列 东隅,指日出处;桑榆,指日落处。比喻开始有损失,后来取得了胜利;或在这边失败了,在那边却得了收获。语出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载刘秀《劳冯异诏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渑池。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卷3:“剿,今后如何用兵,必须立即妥善筹划,以期~。”※隅,不读作ǒu。△多用于描写得失兼而有之的人或事。→堤内损失堤外补。也单作“失之东隅”、“收之桑榆”。


【词语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】  成语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汉语词典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猜你喜欢

  • 放他头地出

    宋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读轼书,不觉汗出,快哉快哉!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。”谓让这人高出一头。后遂以“放他头地出”形容赏擢后进,避贤让路。明徐渭《柳兄九迫以师礼》诗:“放他头地出,自古有权衡。

  • 一食万钱

    形容饮食的豪华奢侈。《晋书.何曾传》:“性奢豪,务在华侈,帷帐车服,穷极绮丽,厨膳滋味,过于王者……日食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其子何劭亦有父风,“食必尽四方珍异,一日之供,以钱二万为限。”《晋书.任恺

  • 吾知其无能为

    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。 对人表示轻视、蔑视之语。语出《史记.游侠列传》:“吴楚反时,条侯为太尉,乘传车将至河南,得剧孟,喜曰:‘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,吾知其无能为已矣。’”宋.苏洵《送石昌言北使引》

  • 陇坻之书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下》载:汉扬雄在《解嘲》中有“留侯画策,陈平出奇,功若泰山,向若阺隤”语。应劭以为“阺隤”指天水 陇氐(同坻)。故以“陇坻之书”指《解嘲》,亦泛指扬雄的著作。《旧唐书.德宗纪论》:“加以

  • 负鼎

    源见“伊尹荷鼎自进”。谓干世以获大用。唐李白《送梁四归东平》诗:“殷王期负鼎,汶水起垂竿。”宋叶適《魏华甫鹤山书院》诗:“垂竿桐江笑短弱,负鼎莘野嫌豪粗。”亦用以指辅佐帝王,担当治国之任。《后汉书.马

  • 散隶

    以散笔作隶书,称“散隶”。宋代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八《伎艺》:“古人以散笔作隶书,谓之散隶。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,谓之散草,或曰***。其法皆生于飞白,亦自成一家。”蔡君谟:北宋书法家蔡襄,字君谟。

  • 韩公卖药

    同“韩康卖药”。南朝 梁江淹《杂体诗.左记室思咏史》:“韩公沦卖药,梅生隐市门。”

  • 何郎粉面

    源见“傅粉何郎”。泛指年轻男子洁白俊美的容颜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三折:“你将何郎粉面搽,他自把张敞眉儿画。”【词语何郎粉面】   汉语大词典:何郎粉面

  • 瓦罐不离井口破

    同“瓦罐不离井上破”。元无名氏《村乐堂》二折:“他是二夫人,你是伴当,你两个有这等勾当,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。”见“瓦罐不离井上破”。【词语瓦罐不离井口破】  成语:瓦罐不离井口破汉语大词典:瓦罐不离

  • 下乔木而入幽谷

    乔木:高大的树木。幽谷:深暗的山谷。 从高大的树木上下来,进入深暗的山谷中。 比喻处境由好变坏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。”宋.张栻《答吕季克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