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太阿破敌

太阿破敌

汉.袁康《越绝书.越绝外传.记宝剑》:“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:‘寡人闻吴有干将,越有欧冶子,此二人甲世而生,天下未尝有,精诚上通,天下为烈士。寡人愿赍邦之重宝,皆以奉子,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,可乎?’风胡子曰:‘善。’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、干将,使之作铁剑。欧冶子、干将凿茨山,洩其溪,取铁英,作为铁剑三枚:一曰龙渊,二曰泰阿,三曰工布。毕成,风胡子奏之楚王。楚王见此三剑,精神大悦,问之曰:‘此三剑何物为象?其名为何?’风胡子对曰:‘一曰龙渊,二曰泰阿,三曰工布。’楚王曰:‘何谓龙渊、泰阿、工布?’风胡子对曰:‘欲知龙渊,观其状,如登高山,临深渊;欲知泰阿,观其釽(釽,也作䤨,音pī,古代良剑因冶炼之精而出现的文彩),巍巍翼翼,如流水之波;欲知工布,釽从文起,至脊而止,如珠不可衽,文若流水不绝,’晋、郑王闻而求之,不得,兴师围楚之城,三年不解。仓谷粟索(注:索,尽)。库无兵革。左右群臣贤士,莫能禁止。于是楚王闻之,引泰阿之剑,登城而麾之,三军破败,士卒迷惑,流血千里,猛兽欧瞻(欧,驱打),江水折扬,晋、郑之头毕白。楚王于是大悦,曰:‘此剑威耶!寡人力耶!’”

春秋时,楚王请欧冶子、干将铸龙渊、泰阿、工布三剑。晋、郑国王听说是神剑,求之不得,便兴兵包围了楚都。楚王持泰阿之剑,登城指挥作战,使晋、郑士卒迷惑,头发尽白,血流成河,楚军大获全胜。后因用为神剑克敌之典。

文选》卷三五张景阳(协)《七命》诗:“楚之阳剑,欧冶所营。……指郑则三军白首,麾晋则千里流血。”唐.骆宾王《咏怀》诗:“宝剑思存楚,金锤许报韩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霓裳

    同“霓裳羽衣曲”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撚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绿腰》。”【词语霓裳】   汉语大词典:霓裳

  • 闻雷失箸

    箸:筷子。听到雷声,连筷子都掉了。比喻故作害怕的样子以掩饰自己。汉献帝建安初,刘备败于吕布,往依曹操,合兵攻灭吕布,随曹操回许昌,为左将军。一次,曹操脸色从容地对刘备说:“如今天下英雄,只有你和我,袁

  • 世上万般哀苦事,无非死别与生离

    表示死别生离是人世间最为悲哀的事情。语出明.冯梦龙《精忠旗.忠臣被逮》:“忠臣被谤信招疑,地暗天昏共惨凄。世上万般哀苦事,无非死别与生离。”《醒世恒言.白玉娘忍苦成夫》:“程万里腹中如割,无可奈何,送

  • 右军鹅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美称白鹅。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,因以“右军”为其代称。唐孟浩然《宴荣二山池》诗:“枥嘶支遁马,池养右军鹅。”

  • 脱腕

    《新唐书.苏颋传》:“玄宗平内难,书诏填委。独颋在太极后阁,口所占授,功状百绪,轻重无所差。书吏白曰:‘丐公徐之,不然,手腕脱矣。’”后因以“脱腕”形容书写量大而任务紧迫。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十二:

  • 问膳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之为世子,朝于王季日三,鸡初鸣而衣服,至于寝门外,问内竖之御者曰:‘今日安否何如?’……食上,必在视寒暖之节;食下,问所膳。”周文王非常孝敬自己的父亲,每当父亲吃完饭以后,总

  • 明月之珠

    明月:珠名。《淮南子.汜论训》:“明月之珠,不能无颣。”汉代高诱注:“夜光之珠,有似明月,故曰明月。”颣( ㄌㄟˋ lèi 类)丝上的疙瘩,引申为瑕疵。秦代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垂明月之珠,服太阿之

  • 觉有八征

    谓人觉醒时有八种征候。《列子.周穆王》:“觉有八征,梦有六候。奚谓八征?一曰故,二曰为,三曰得,四曰丧,五曰衰,六曰乐,七曰生,八曰死。”

  • 苦口恶石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季孙之爱我,疾疢也;孟孙之恶我,药石也。美疢不如恶石;夫石犹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”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良药苦于口,而智者劝而饮之。知其入而已己疾也;忠言逆于耳,而

  • 颜氏之子

    《周易.系辞下》:“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!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也。”《周易.系辞下》有“颜氏之子”之语。后常用以比喻有才德之人。唐.杜甫《酿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》诗:“神仙中人不易得,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