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太公钓鱼

太公钓鱼

指吕尚钓鱼渭水(今陕西中部),受到周西伯访问,任命统帅军队,建立周朝开国功勋。后以此典比喻贤人隐士待时立功,或等待君王邀请出山共取天下。太公望吕尚,是东海(东方海滨海地,约今江苏、山东沿海一带)人。先祖曾经做过掌管四方部落之长官,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。虞舜、夏禹时其子孙被封在吕(今河南南阳市西),有的被封在申(今河南南阳市)。本姓姜,用其封邑作姓氏,故名吕尚,亦名姜尚。吕尚曾经很贫穷困苦,年老了,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。周西伯去打猎,在渭水北边遇到太公,两人交谈,大为高兴。周西伯说:“自从我先代君主太公说‘一定有圣人到周国来,周国将靠着他兴盛’。您就是这个人吧?我太公想望您很久啦。”所以称他为“太公望”(俗称姜太公)。周西伯和他坐车一同回去,任命他做统帅军队的长官。此典又作“屠钓”、“钓叟值周王”、“钓国”、“磻溪入钓”、“钓周”、“钓渭滨”、“钓渭”、“经纶钓”、“吕公荣达”、“渭滨叟”、“吕钓”、“钓屠”、“渭水封侯”、“钓文钩”、“渭钓”、“太公一钓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32《齐太公世家》1477、1478页:“太公望吕尚者,东海上人。其先祖尝为四岳(掌管四方部落之首领)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,虞、夏之际封于吕,或封于申,姓姜氏。夏、商之时,申、吕或封枝庶(宗族旁出之支派)子孙,或为庶人,尚其后苗裔(yì益,后代子孙)也。本姓姜氏,从其封姓,故曰吕尚。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(gān甘,通“干”,求取)周西伯。”“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(山南面或水北面叫阳),与语大说(yuè阅,通“悦”),曰:自吾先君太公曰‘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’。子真是邪?吾太公望子久矣。故号之曰‘太公望’,载与俱归,立为师(统帅军队长官)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魏·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;吕尚之处屠钓,至陋也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忝在司水看治渭桥》:“星精逢汉帝,钓叟值周王。” 唐·骆宾王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将以钓川邪?将以钓国耶?然后知古之善钓者,其惟太公乎?” 唐·王勃《三月曲水宴》:“傅岩来筑处,磻溪入钓前。” 唐·李白《留别于十一兄逖》:“钓周猎秦安黎元,小鱼兔何足言。” 唐·李白《梁甫吟》:“君不见朝歌屠叟辞刺津,八十西来钓渭滨。” 唐·韩愈《叉鱼》:“如棠名既误,钓渭日徒消。” 唐·元稹《哭吕衡州》之二:“望有经纶钓,虔收宰相刀。” 唐·温庭筠《渭上题》之一:“吕公荣达子陵归,万古烟波绕钓矶。” 唐·王贞白《题严光钓台》:“应嫌渭滨叟,匡国只论兵。” 宋·陆游《杂感十首》之一:“吕钓渭水滨,说筑傅岩野。” 宋·陈师道《石氏画苑》:“吕翁落寞起钓屠,南山四老东宫须。” 明·冯帷敏《粉蝶儿·五岳游囊杂咏》:“也不羡严陵贵友,也不羡渭水封侯。” 明·袁宏道《陶石篑书至》:“自无求相意,焉用钓文钩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子德李子闻余在难》:“相期非早暮,渭钓与莘耕。”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金鳌上钩,好似太公一钓,享国千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题红宫怨

    源见“红叶题诗”。借指旷女之怨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写笺》:“并不是织锦回文,那些个题红宫怨。”

  • 学植

    同“学殖”。《晋书.王舒传》:“以天下多故,不营当时名,恒处私门,潜心学植。”北周庾信《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》:“臣幼无学植,长阙裁成。”【词语学植】   汉语大词典:学植

  • 翟公客

    源见“门可罗雀”。指趋炎附势之人。用以表示世态炎凉。清陈梦雷《行路难》诗:“君不见,翟公客,邵平瓜,贵贱今昔何所如?”【词语翟公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翟公客

  • 蠢尔蛮荆,大邦为仇

    蛮: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篾称。荆:古代楚国别称。大邦:指周国。 愚蠢无知的南方荆蛮,竟敢把中国当成仇敌。语出《诗.小雅.采芑》:“蠢尔蛮荆,大邦为仇。”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习凿齿,孙兴公未相识,同

  • 玄圃

    同“悬圃”。宋曹勋《点绛唇》词:“山头雨,散成清露。玛瑙生玄圃。”宋 王之理《洞仙歌.范丞相夫人生日》词:“玉楼玄圃,旧是神仙伴。”【词语玄圃】   汉语大词典:玄圃

  • 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

    表示道德低下的人得意横行,而正人君子则销声匿迹,默默无闻。语出《易.否》:“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”也引作〔君子道消,小人道长〕。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公平》:“为国家者,急于进君子而退小人,乃使君子道

  • 连枝共冢

    源见“相思树”。喻爱情坚贞不渝。明孟称舜《娇红记.晚绣》:“但得个同心子,死共穴,生同舍,便做连枝共冢,共冢我也心欢悦。”并列 冢,坟墓。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11载:战国时,宋康王霸占了舍人韩凭的妻子

  • 陶朱公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“计然(范蠡之师,著有《万物录》)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五欲用之家。’乃乘扁舟浮于江湖,变名易姓,适齐为鸱夷子皮,之陶(在

  • 龙车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七一引汉应劭《汉仪》:“天子法驾,所乘曰金根车,驾六龙,以御天下也。”后因以“龙车”指天子的法驾。宋王安石《题永昭陵》诗:“龙车不可望,投老涕沾衣。”《大戴礼记.五帝德》:“〔颛顼〕乘龙

  • 不事小儿

    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谓不肯屈身事奉小人。宋王奕《沁园春.过彭泽发明靖节归来之本心》词:“不事小儿,惟书甲子,皆是先生杜德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