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增灶

增灶

后汉书.虞诩传》载:汉安帝(刘祜)永初四年(公元一一〇年),羌人反汉,攻破并、梁二州,大将军邓骘以军费不足为借口,打算放弃梁州,准备收缩防区,于是召集公卿大臣商议,遭到虞诩的反对。虞诩力主抗敌,邓骘兄弟因此心怀不满,想伺机中伤虞诩。

“后羌寇武都,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,迁武都太守,引见嘉德殿,厚加赏赐。羌乃率众数千,遮诩于陈仓、崤谷,诩即停军不进,而宣言上书请兵,须到当发。羌闻之,乃分钞傍县,诩因其兵散,日夜进道,兼行百馀里。令吏士各作两灶,日增倍之,羌不敢逼。或问曰:‘孙膑减灶(见本书j部‘减灶’),而君增之。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,以戒不虞(不虞,意料不到的事),而今日且二百里。何也?’诩曰:‘虏众多,吾兵少。徐行则易为所及,速进则彼所不测。虏见吾灶日增,必谓郡兵来迎。众多行速,必惮追我。孙膑见弱(见,音xiàn,显现,显示;见弱,故意显示出弱,以麻痹迷惑敌人),吾今示强,势有不同故也。”

虞诩不机械死搬兵法教条,而是根据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战略战术,他先用疑兵计,假造军情,诳说有援,使敌人不敢穷追,并分散了敌之兵力,使进攻旁县;又用增灶示强的办法,从而摆脱追兵,跳出了重围。

“增灶”是古代军事上以“示强”假象迷惑敌人的战术,与孙膑的“减灶”适成对照,后称为“增灶之计”。

大年《东征口号》(三):“吕梁料敌晨增灶,汾水迎人夜渡关。”(1978年第九期《诗刊》)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党牛怨李

    同“恩牛怨李”。清王士禛《冬日读唐宋金元诸家诗偶有所感各题一绝于卷后凡七首》之二:“党牛怨李君何与,青史千秋有至公。”

  • 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

    百姓富足了,国君怎么会不富足?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《北史.隋本纪下》:“癸丑诏曰:‘民惟国本,本固邦宁。百姓足,孰与不足?’”宋.陆九渊《与赵子直》:“‘百

  • 观海盳洋

    源见“望洋兴叹”。比喻看到大场面而感叹自己渺小。盳洋,犹望羊,仰视貌。宋刘克庄《汉宫春.吴侍郎生日》词:“欲缀小词称寿,□譬如河伯,观海盳洋。”

  • 送宫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适周问礼,辞去,而老子送之曰:‘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,仁人者送人以言。……”汉.刘向《说苑.政理》:“宓子贱为单父宰,过于阳昼,曰:‘子亦有以送仆乎?’阳昼曰:‘吾少也贱,不知

  • 半面之知

    同“半面之交”。宋郑侠《赛谢明化寺土地文》:“英人上下,举无半面之知者。”

  • 胡越一家

    原先居地相隔遥远的人,如今欢聚一堂;亦四海皆一家之意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太宗贞观七年》:“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,又命南蛮酋长冯知戴咏诗。既而笑曰:‘胡越一家,自古未有也。’”主谓 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

  • 梦赤龙

    参见:赤伏符

  • 覆车之轨

    汉.陈忠《清盗源疏》:“前年渤海张伯路,可为至戒,覆车之轨,其迹不远。”覆车之轨,即翻车的辙迹。后以“覆车之轨”喻指失败的教训。亦作“覆车之辙”。《晋书.忠义传》:“今公克平祸乱,安国定家,故复因前倾

  • 兔三窟

    源见“狡兔三窟”。谓藏身地方多,易于避祸。宋苏轼《过岭》诗之一:“平生不作兔三窟,今古何殊貉一丘?”【词语兔三窟】   汉语大词典:兔三窟

  • 趋庭恋

    源见“孔鲤趋庭”。指省亲。唐姚鹄《送李潜归绵州觐省》诗:“谁比趋庭恋,骊珠耀彩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