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骄人贫贱”。清李渔《立春日》诗:“白发渐增休讳老,乌纱难媚且骄贫。”
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.耒水》引《桂阳列仙传》云:“(苏)耽,郴县人,少孤,养母至孝,言语虚无,时人谓之痴……即面辞母云:‘受性应仙,当违供养。’涕泗又说:‘年将大疫,死者略半,穿一井饮水,可得无恙。’
同“立子”。汉蔡邕《被收时表》:“臣年四十有六,孤特一身,前无立男,得以尽节王室,托名忠臣,死有馀荣。”【词语立男】 汉语大词典:立男
唐.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》:“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,后主叔宝之妹,封乐昌公主,才色冠绝。时陈政方乱,德言知不相保,谓其妻曰:‘以君之才容,国亡必入权豪之家,斯永绝矣。傥情缘未断,犹冀相见,宜有以信之。’
同“淮王鸡犬”。唐李商隐《井泥四十韵》:“淮南鸡舐药,翻向云中飞。”
源见“愚公移山”。移动山岳。比喻不怕困难、坚持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岂冤禽之能塞海,非愚叟之可移山。”【词语移山】 汉语大词典:移山
比喻青春年华。唐陈子昂《感遇诗》之二六: “日耽瑶池乐,岂伤桃李时。” 参见:○夭桃秾李
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谓为微薄的俸禄而屈身事人。宋秦观《送刘承仪解职归养》诗:“为米折腰知我拙,下车入里见君荣。”
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,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。《公羊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之不毛之地。”也简作“不毛”。《三国志.蜀志.诸葛亮传》:“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”偏正 原指种不了五谷的地方。后泛指不长植物贫瘠
源见“蒲鞭”。表示无人违纪犯法。宋陆游《赛神曲》:“岁岁赐粟,年年蠲租,蒲鞭不施,圜土空虚。”见“蒲鞭不用”。宋·陆游《赛神曲》:“岁岁赐粟,年年蠲租,~,圜土空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