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困兽犹斗

困兽犹斗

比喻陷于绝境的势力,因不甘心灭亡而垂死挣扎。公元前597年,晋国在与楚国争霸中失败。晋军主帅荀林父以作战失利请求处死自己,晋景公想答应他。这时,晋大夫士渥浊劝阻他说:“从前,城濮之战时,晋国虽然打败了楚国,但是先君文公仍然面有忧容。他说:‘楚国虽然打了败仗,但是楚军统帅成得臣还在,困兽犹斗,何况成得臣是楚国的令尹?’只是在楚成王杀了得臣之后,文公才高兴起来。楚国也因此很长时间没有恢复元气。现在您如杀掉荀林父,实际上是使楚国胜上加胜,我们也就无力和楚国竞争霸业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秋,晋师归,桓子请死,晋侯欲许之。士贞子谏曰:‘不可。城濮之役,晋师三日谷,文公犹有忧色。左右曰:‘有喜而忧,如有忧而喜乎?’公曰:‘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?’及楚杀子玉,公喜而后可知也。……今天或者大警晋也,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,其无乃久不竞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夫概王曰:‘困兽犹斗,况人乎?’” 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专·皇甫嵩传》:王困围陈仓,嵩进兵击之。董卓曰:“不可。兵法,穷寇勿追,归众勿迫。今我追困,是迫归众,追穷寇也。困兽犹斗,蜂虿有毒,况大众乎!”


主谓 困兽,被困野兽;犹,还要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做最后的搏斗,比喻陷入困窘境地将尽力挣扎或濒于失败(指坏人或战争)还要作垂死挣扎。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《东周列国志》79回:“况~,背城一战,尚有不可测之事乎?”△贬义。用于垂死挣扎。→困兽之斗 兽困则噬 穷鼠啮狸 垂死挣扎 ↔束手待毙。 也作“困兽之斗”。


解释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。比喻处于绝境还要挣扎抵抗。

出处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人乎?”

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在邲地发生了一场大战,这场战争以晋军大败而告终。晋军从邲地撤回后,主帅荀林父向国君请求死罪,晋景公打算答应他。大臣士贞子劝谏说:“城濮之战的时候,我军大获全胜,晋国举国欢腾,但晋文公还面带忧虑之色。大家就问文公:‘既然击败了强敌,为何反而愁闷?’文公说:‘楚军的丞相兼主帅子玉还活着,忧愁就不能算是完结了。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要挣扎搏斗一番,何况一国的宰相呢?’等到楚国杀了子玉,文公便喜形于色,说:‘没有人来和我作对了。’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,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,楚国由此两世都没能强盛。现在上天可能是要警示我们晋国,所以吃了败仗。但是如果杀了荀林父,这等于是增加了楚国的胜利,恐怕会让咱们晋国好久都不能强盛啊。荀林父前进时想的是竭尽忠诚,后退时想的是弥补过失,这样一个尽忠为国的人,怎么能杀掉呢?他的这次失败,就像日蚀月蚀一样,怎么会损害日月的光明呢?”晋景公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,就命令荀林父官复原位。

近义垂死挣扎

反义坐以待毙

例句

局长对侦察员们说:“困兽犹斗,我们要警惕敌人狗急跳墙。”


【词语困兽犹斗】  成语:困兽犹斗汉语词典:困兽犹斗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载下帷

    同“三年不窥园”。孙为霆《一枝花.题俞寿田姻丈重游泮水图》套曲:“休冷笑董仲舒三载下帷,早成就袁彦伯万言倚马。”

  • 安仁鬓霜

    同“安仁鬓秋”。宋刁衎《代意》诗之一:“病余公幹情多咏,秋晚安仁鬓足霜。”

  • 桐叶戏

    源见“桐叶之封”。形容帝王弟兄之谊。唐张说《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》:“《棣华》歌尚在,桐叶戏仍传。”【词语桐叶戏】   汉语大词典:桐叶戏

  • 赵母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载:战国时,赵奢子括少学兵法,喜谈兵而父不能难。但奢说:括若将兵必败。及括代廉颇为将,括母上书赵王曰:“括不可使将,王终遣之,即有如不称,妾得无随坐乎?”王许诺。后括兵败身死。

  • 老死不相往来

    《老子》十八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现多用于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,虽相距不远,但彼此之间从不来往。朱自清《“海阔天空”与“古今中外”》:“‘自知’而不先‘知他’,只是聚在

  • 额手称颂

    同“额手称庆”。《野叟曝言》五十七回:“须臾,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,诉说所以,没一个不咋舌惊叹,如醉如梦,额手称颂,欣喜欲狂。”见“额手称庆”。《野叟曝言》57回:“须臾,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,诉

  • 明良

    君明臣良,也作为君臣的代称。《书.益稷》:“乃赓歌曰: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”《新唐书.房杜传》:“唐臣明良,志叶议从。”【词语明良】   汉语大词典:明良

  • 吕太后的筵席

    《吕记.吕太后本纪》载:吕太后(吕雉,汉高祖刘邦皇后)为人刚毅狠毒。孝惠帝二年,刘邦之长庶男齐悼惠王刘肥入朝,宴饮于太后前。太后欲除之,令酌毒酒,阴谋鸩杀之,肥佯醉始得免。又《史记.齐悼惠王世家》载:

  • 兰亭帖

    源见“兰亭会”。全称《兰亭集序帖》,别称《临河序帖》、《禊帖》。是王羲之在兰亭宴集上写的序文。书法遒媚劲健,绝代更无,为历代最著名的行书法帖。法帖唐时为太宗所得。太宗死,以殉葬。存世者,唐摹墨迹以褚遂

  • 新雨

    源见“旧雨今雨”。指新朋友。清朱彝尊《冯检讨招诸同年集》诗:“新雨不来那在眼,故人相对且开颜。”【词语新雨】   汉语大词典:新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