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

原指培养统治人才为长久之计,后则泛指将一个人教育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管子认为,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,最好种谷物,因为它一年一获;居住十年,最好种树,因为它是多年生植物;长期居住,最好是培养人才。作为一个君主,更要以培养人才为己任,才能称王平天下。

【出典】:

管子·权修篇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我苟种之,如神用之,举事如神,唯王之门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居之一岁,种之以谷;十岁,树之以木;百岁,来之以德。”清·陈确《与许芝田书》:“仁兄优游山中,正可时时课督,以观其成。百年之计树人,殆谓此也。”


其他 树,培植、培育。培植树木,需要十年;培养人才,需要百年。形容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,也是不易之事。语本《管子·权修》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中国有句古话,‘~’……十年树木是不对的,在南方要二十五年,在北方要更多的时间。”△多用在形容人才培养方面。→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 ↔权宜之计 朝夕之策。也单作“百年树人”、“百载树人”。


【词语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】  成语: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汉语词典: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雁帖鱼书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指书信。元李唐宾《梧桐叶》一折:“一旦恩情成断绝,烽火相连,雁帖鱼书谁与传?”【词语雁帖鱼书】  成语:雁帖鱼书

  • 鹢舸

    同“鹢首”。北周庾信《和灵法师游昆明池》之二:“秋光丽晚天,鹢舸泛中川。”【词语鹢舸】   汉语大词典:鹢舸

  • 穰侯宠

    《史记.穰侯列传》:“穰侯魏冉者,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。……昭王少,宣太后自治,任魏冉为政。”秦时,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弟弟魏冉,辅佐幼主,大权在握,封为穰侯。后遂用为咏贵戚专宠之典。唐.陈子昂《感遇诗三十

  • 中郎无愧

    源见“郭泰碑铭”。指对贤士的赞誉事真情切。清赵执信《郭有道墓下二绝句》之二:“中郎无愧至今称,因忆昌黎岂近名。”

  • 怀刺漫灭

    《后汉书.祢衡传》:“建安初,来游许下。始达颍川,乃阴怀一刺,既而无所之适,至于刺字漫灭。”刺,名片。东汉人祢衡,字正叔,少有才辩,尚气刚傲,好恃才慢物。因此,他虽准备有所谒见,以求得引荐,却一时竟找

  • 卢谌幄内璆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五晋.刘越石(琨)《重赠卢谌一首》:“握中有悬璧,本自荆山璆。”唐.李善注:“悬璧,悬黎以为璧,以喻谌也……璆,玉也。”谌,音chén。璆,音qiú,美玉。晋.卢谌曾在并州刺史刘琨部下任

  • 蒲柳之姿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顾悦与简文(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,元帝少子)同年,而发早白。简文曰:‘卿何以先白?’对曰:‘蒲柳之姿,望秋而落;松柏之质,经霜弥茂。’”又《晋书.顾悦之传》:“顾悦之字君叔,少有

  • 耳食之谈

    清.阮葵生《茶余客话.董仲舒断狱》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耳食讲的是用耳朵吃饭,不知食物滋味。后以耳食之谈比喻不动脑筋,轻信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亦作“耳食之言”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.

  • 尺帛之谏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:“建信君贵于赵。公子魏牟过赵,赵王迎之,顾反至坐,前有尺帛,且令工以为冠。工见客来也,因辟。赵王曰:‘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,愿闻所以为天下!’魏牟曰:‘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,则王

  • 螳臂当辙

    同“螳臂当车”。明 蒋一葵《长安客话.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。”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明·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斗促织》:“~,怒蛙致凭轼。”【词语螳臂当辙】  成语:螳臂当辙汉语大词典:螳臂当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