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
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

原作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。”形容用坏心肠来揣度推测他人好的言行。公元前514年,晋国执政韩起死,魏舒代为执政,选贤任能,刷新政治。当年冬,梗阳发生一起案子,当地大夫魏戊不能处理,将它移交魏舒。被告用美女乐队贿赂魏舒,魏舒想接受。魏戊知道后,对魏舒的两个大夫闫没、女宽说:“魏舒素以不受贿而扬名于诸侯,他如接受梗阳一案被告之贿,就是自坏名声,你们一定要谏阻。”二人答应下来,退朝之后便到魏舒家里。魏舒请他们一起进餐。席间,两人连续叹息三次。吃完饭,魏舒问他们为何叹息,他们答道:“昨天有人请我们喝酒,没吃晚饭。今天刚上饭时,我们怕不够吃,所以叹息;待吃到一半时,又想到哪有作将军的请人吃饭,而担心不够吃的道理,因此深觉内疚,是以再次叹息。吃完饭时,又想到连我们这样的小人都担心饭不够吃,从而想到少吃、不吃。您身居高官,拥厚禄,我们愿揣测一下您的心理,是不是也象我们一样仅仅想吃饱而别无他求呢?’魏舒明白他们这些词意闪烁的话是对自己的规谏,便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冬,梗阳人有狱,魏戊不能断,以狱上。其大宗贿以女乐。魏子将受之。魏戊谓闫没、女宽曰:‘主以不贿闻于诸侯,若受梗阳人,贿莫甚焉。吾子必谏。’皆许诺。退朝,待于庭。馈入,召之。比置,三叹。既食,使坐。魏子曰:‘吾闻诸伯叔,谚曰:‘唯食忘忧。吾子置食之间三叹,何也?’同辞而对曰:‘或赐二小人酒,不夕食。馈之始至,恐其不足,是以叹。中置,自咎曰,岂将军食之,而有不足,是以再叹。及馈之毕,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,属厌而已。’献子辞梗阳人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钱秀才错占凤皇俦》:“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。”


偏正 小人,指道德品行不好的人;度,揣摩、推测;君子,指品行高尚的人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愿以小人之腹,为君子之心。”原意是愿意把自己的肚子作为对方的内心,是一种自谦的说法。后经改造,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,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。《醒世恒言》卷7:“谁知颜俊~。此际便是仇人相见,分外眼睁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表现鄙陋卑劣者的心理状态。→以升量石 以己度人 ↔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易地而处。也作“以小人之虑,度君子之心”。


【词语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】  成语: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汉语词典: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

猜你喜欢

  • 眉间喜气添黄色

    同“眉间黄色”。宋苏轼《满江红.怀子由作》词:“衣上旧痕馀苦泪,眉间喜气添黄色。”

  • 三穗禾梦

    《后汉书.蔡茂传》:“茂初在广汉,梦坐大殿,极(极,殿梁)上有三穗禾,茂跳取之,得其中穗,辄复失之。以问主簿郭贺,贺离席庆曰:‘大殿者,宫府之形象也。极而有禾,人臣之上禄也。取其中穗,是中台之位也。于

  • 魏家

    同“魏紫”。元 刘壎《天香.次韵赋牡丹》词:“雨秀风明,烟柔雾滑,魏家初试娇紫。”【词语魏家】   汉语大词典:魏家

  • 三寸舌

    形容能言善辩,娴于辞令。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,封万户,位列侯,此布衣之极,于良足矣。”《史记.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(遂)先生一至楚: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

  • 以色事人者,色衰而爱弛

    色:指美貌。弛:减弱。 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人,等到容颜衰老,别人对他的感情也就淡薄了。语出《史记.吕不韦列传》:“吾闻之,以色事人者,色衰而爱弛。”《汉书.孝武李夫人传》:“夫以色事人者,色衰而爱弛

  • 袍泽

    《诗.秦风.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,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袍:长袍;泽:借为“襗”,内衣。旧时军人相称为“同袍”,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“

  • 于张之风

    源见“于张”。指判案审慎、执法公正者的风范。唐虞世南《赋得慎罚》诗:“〔牛冕〕佐秋官,详庶狱,事无枉挠,有于 张之风焉。”

  • 带经人

    源见“带经锄”。指好学苦读的人。宋曾巩《孔明》诗:“平日将军不三顾,寻常田里带经人。”

  • 灭虢取虞

    源见“虢灭虞亡”。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。《三国演义》一一五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‘灭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并列 一种谋略,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

  • 素丝悲

    同“素丝泪”。元卢亘《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》诗之四:“幸无素丝悲,庶免穷途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