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
博:大。 仁人的话,它的利益真大啊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君子曰:‘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’晏子一言,而齐侯省刑。”元.苏天爵《元朝名臣事略》卷一四:“公(指董文用)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。‘仁人之言,其利溥哉!’岂不信然。”(溥:大。)
博:大。 仁人的话,它的利益真大啊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君子曰:‘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’晏子一言,而齐侯省刑。”元.苏天爵《元朝名臣事略》卷一四:“公(指董文用)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。‘仁人之言,其利溥哉!’岂不信然。”(溥:大。)
同“河山带砺”。宋李刘《贺丞相明堂庆寿启》:“黄河如带山如砺,畴高萧相之功。”
《后汉书.郑弘传》:“郑弘字巨君,会稽山阴人也。……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,皆著之南宫,以为故事。”郑弘对于政务十分熟悉,能够不断地建议修补各种典章制度。郑弘为尚书令,尚书省位於宫廷之南,故尚书省称为
源见“苌弘化碧”。古指化为碧玉的忠臣之血。亦借指碧色。唐顾况《露青竹杖歌》:“玉润犹沾玉参雪,碧鲜似染苌弘血。”唐郑谷《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》:“苌弘血染新,含露满江滨。”
同“声气相求”。《隋唐演义》八九回:“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,自然是声气相投,定行见用于世,各著功名,可胜欣赏。”见“声气相求”。《隋唐演义》89回:“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,自然~,定行见用于世,各著功名,
《周礼.天官》“奚三百人”汉郑玄注:“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,其少才知以为奚。今之侍史官婢。”后以“奚奴”称奴仆。唐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:“恒从小奚奴,骑距驴,背一古破锦囊,遇有所得,即书投囊中。”【
同“秦凤”。宋陈允平《恋绣衾》词:“秦鸾旧曲无心理,忆年时、相傍采桑。听绿树、娇声啭,一声声,都是断肠。”
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宋向子諲《水调歌头.大观庚寅闰八月秋》词:“四十载,两人在,总白头。谁知沧海成陆,萍迹落南州。”
同“阳台”。唐吴融《重阳日荆州作》诗:“惊时感事俱无奈,不待残阳下楚台。”宋秦观《醉桃源》词:“楚台魂断晓云飞,幽欢难再期。”【词语楚台】 汉语大词典:楚台
源见“卖剑买牛”。谓去兵武而民众安定从事生产。明陈子龙《讨山寇至平昌》诗:“渤海风既邈,广陵事难寻。”
识:记忆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。”《三国志.魏书.文帝纪》:“文帝天资文藻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。”《魏书.常爽传》:“笃志好学,博闻强识,明习纬候,五经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