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亭亭玉立

亭亭玉立

亭亭:高耸直立的样子。多用来形容体态修长的少女或挺拔秀丽的树木。徐之才,北齐人,天统四年(568年)官至尚书左仆射。徐之才精通医术,当时的皇帝武成帝高湛由于酒色过度而得病,召徐之才看病。武成帝高湛对他说:“我开始看见空中有五彩之物,逐渐地逼近,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妇人,离地面有数丈高,身材修长挺拔,风姿耀人地站在那儿,一顿饭的工夫,又变为观世音菩萨。”徐之才说:“这是因为色欲太多,身子太虚的缘故。”随即开了一付药方。吃完一剂后,便觉得美妇人离得远了,再服药,美妇人变成了五彩云,再吃数剂,病就好了。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徐之才传》卷33,446页:“武成酒色过度,恍惚不恒,曾病发,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变成一美妇人,去地数丈,亭亭玉立。食顷,变为观世音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计》卷一:“有女名憨园,瓜期未破,亭亭玉立,真‘一泓秋水照人寒’者也。” 茅盾《蚀·追求》:“他愉快地冥想着陆女士的春装该是如何的轻艳,像她那样玉立亭亭的身段,穿了薄绸的衫子,浪和风来吹扬她的襟袂,是多么醉人呀!”


偏正 亭亭,高耸的样子。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动物等形态挺拔俊美。语本汉·蔡邕《协初赋》:“其既远也,若披云缘汉见织女,立若碧山亭亭竖,动若翡翠奋其羽。”柯灵《绿色的“南美巴黎”》:“~的棕榈,翠羽毵毵的雪松,洁白晶莹的玉兰,紫云缭绕的黄钟,园林中随处可见。”△常用于形容女子及花木动物体态。→亭亭倩影 ↔鸡胸龟背。也作“亭亭而立”、“亭亭独立”、“婷婷玉立”、“玉立亭亭”。


【词语亭亭玉立】  成语:亭亭玉立汉语词典:亭亭玉立

猜你喜欢

  • 揽范生辔

    同“揽辔澄清”。林景行《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》诗:“觉来却生笑,不揽范生辔。”

  • 卓氏新寡

    同“文君新寡”。唐杜甫《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》诗:“卓氏近新寡,豪家朱门扃。”

  • 空谷跫音

    同“空谷足音”。明宋濂《贞节堂记》:“《柏舟》之诗,不作久矣,余于妇庄,宁不若闻空谷跫音乎!”见“空谷足音”。【词语空谷跫音】  成语:空谷跫音汉语大词典:空谷跫音

  • 子瑕窃驾

    《韩非子.说难》:“昔者弥子瑕(注:春秋时,卫灵公的嬖臣)有宠于卫君。卫国之法:窃驾君车者罪刖。弥子瑕母病,人间往夜告弥子(注:间往,抄近路走,为求迅速到达),弥子矫驾君车以出。君闻而贤之,曰:‘孝哉

  • 日薄西山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后以“日薄西山”比喻人的衰老或事物的临近危亡。晋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其余

  • 忧心如熏

    熏:以火烟熏炙。 心里忧愁像被火熏烤一样。语出《诗.大雅.云汉》:“我心惮暑,忧心如熏。”唐.杨炯《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》:“夫万里之别,犹使饮泪成血,思德音之断绝;况百年之分,能不忧心如熏,想公子

  • 柳三眠

    汉代宫苑中有柳树,一天之内三起三倒,犹如人一日三眠。《三辅故事》:“汉苑有柳,状如人,号曰人柳,一日三眠三起。”人柳:即柽柳,亦名赤杨、河柳、三眠柳、观音柳、西河柳。唐代韩鄂《岁华纪丽》卷一:“柳三眠

  • 灞亭

    源见“灞桥”。指灞桥长亭,古人多于此送别,因常借以咏别。唐岑参《送祁乐归河东》诗:“置酒灞亭别,高歌披心胸。”唐司空图《杨柳枝》词之三:“灞亭东去彻隋堤,赠别何须醉似泥。”【词语灞亭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水中月

    佛家语。以水中的月亮,并非实体,比喻一切事物本为空幻。《大智度论.初品.十喻》:“解了诸法,如幻如焰,如水中月,如镜中像。”诸法:指一切事物。

  • 半涂而废

    半路上终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《礼记.中庸》:“君子尊道而行,半涂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清 林则徐《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》:“臣等查该三厂开采,虽尚未见成效,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,奋勉从事,不可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