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书淫

书淫

晋.皇甫谧《玄晏春秋》:“余学或兼夜不寐,或临食忘餐,或不觉日夕,方之好色,号余曰书淫。”(见《北堂书钞》卷九十七)此事又见《晋书.皇甫谧传》。

又《梁书.刘峻传》:“峻好学,家贫,寄人庑下,自课读书,常燎麻炬,从夕达旦。……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。”

后因以“书淫”用以指称读书入迷嗜书成癖的人。唐.刘禹锡《乐天是月长斋,鄙夫此时愁卧,里闾非远,云雾难披,因以寄怀,遂为联句。所期解闷,焉敢惊禅》诗:“定知于佛佞,岂复向书淫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北堂书钞》 卷九十七引晋·皇甫谧《玄晏春秋》云:“余学或兼夜不寐,或临食忘飧,或不觉日夕,方之好色,号余为‘书淫’。”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 亦载。《梁书·刘峻传》:“ (刘) 峻好学,家贫,寄人庑下,自课读书,……齐永明中,从桑乾得还,自谓所见不博,更求异书,闻京师有者,必往祈借,清河崔慰祖谓之‘书淫’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皇甫谧读书废寝忘食,夜以继日,时人称之为“书淫”。南朝梁刘峻 (字孝标) 自幼刻苦勤学,发奋攻读,他广览群籍却仍不满足,尽力搜求异书,听说京城中有人家有,必定前去求借,亦被称为“书淫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酷爱读书,无尽无休。

【典形】 耽书类淫、书史淫、书淫、淫书。

【示例】

〔耽书类淫〕 唐·李商隐《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》:“佞佛将成缚,耽书或类淫。”

〔书史淫〕 宋·辛弃疾《鹧鸪天·不寐》:“一生不负溪山债,百药难治书史淫。”

〔书淫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淮王九师之易,汉氏三家之诗。传癖书淫,鹰扬学府。”

〔淫书〕 宋·陆游《游合江园戏题》:“熟计淫书理白鱼,何如纵猎牵黄犬。”


【词语书淫】   汉语词典:书淫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终

    《三国志.田畴传》载:三国 魏田畴志行卓越,隐居无终山。后以“无终”为隐逸之典。晋陶潜《拟古》诗之二:“辞家夙严驾,当往志无终。”清阎尔梅《汧置草堂读史》诗:“郭泰辞征虚有道,田畴抗节隐无终。”【词语

  • 乘查博望

    同“乘槎博望”。查,同“槎”。清冯煦《百字令.题黄豪伯印度辨方图》词:“倚剑空同,乘查博望,回首成陈迹。”

  • 郁金堂

    源见“莫愁”。本为描绘卢家妇莫愁的居室。后以“郁金堂”美称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。唐李商隐《药转》诗:“郁金堂北画楼东,换骨神方上药通。”【词语郁金堂】   汉语大词典:郁金堂

  • 淡乎寡味

    南朝.梁.钟嵘《诗品序》(卷上):“永嘉时贵黄老,稍尚虚谈。于时篇什,理过其辞,淡乎寡味,爰及江表,微波尚传,孙绰、许询、桓庚诸公诗,皆平典似道德论,建安风力尽矣。”原指晋怀帝时尊崇道家,文风追求玄理

  • 邓林

    源见“夸父逐日”。泛指森林。汉祢衡《鹦鹉赋》:“想昆山之高岳,思邓林之扶疏。”亦喻指功业。晋陶潜《读山海经》诗之八:“馀迹寄邓林,功竟在身后。”【词语邓林】   汉语大词典:邓林

  • 莲宗

    源见“莲社”。佛教禅宗之一净土宗的别称。晋高僧慧远在庐山 东林寺倡结莲社,发愿往生西方净土,因称以慧远为初祖的禅宗为净土宗,别称莲宗。参阅宋陈舜俞《庐山记.十八贤传》。【词语莲宗】   汉语大词典:莲

  • 夺目

    光耀眩目。《北史.窦秦传》:“初,秦母梦风雷暴起,若有雨状,出庭观之,见电光夺目,驶雨沾洒,寤而惊汗。”【词语夺目】   汉语大词典:夺目

  • 履虎尾

    《周易.履卦》: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”王辅嗣注云:“履虎尾者,言其危也。”《易.履》卦说: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,故其卦为履。人能如是,则处危而不伤矣。后因以为危而无害之典。履,踏。咥,音dié,咬。《

  • 不痴不聋

    《南史.庾仲文传》:“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纪》代宗大历二年:郭子仪子暖,尚升平公主,尝与争言。暧曰:“汝倚乃父为天子邪?我父薄天子不为!”公主恚,奔走奏之。上曰:“此非汝所知。彼诚如是

  • 躁人之辞多

    躁:烦躁。 焦躁竞进的人其言辞必然多而杂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其吉善辞直,故辞寡也;以其烦躁,故其辞多也。”宋.陆九渊《与王顺伯》:“躁人之辞多者,谓其躁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