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寇准富贵后抚摸疮痕思母而哭的故事。《记闻录》:“寇莱公少时,不修小节,颇爱鹰犬。太夫人性严,每不胜怒,举秤锤投之中足流血,由是折节从学。及贵,母已亡,每扪其疮痕,辄哭。”寇莱公:寇准,北宋时曾任丞
比喻事权不统一,令人无所适从。公元前655年,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、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。士蒍草草完事,夷吾向晋献公告状。为此,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。士蒍分辩道:“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
同“子猷竹”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题赵晋臣敷文真得归方是闲二堂》词:“王家竹,陶家柳,谢家池,知君勋业未了,不是枕流时。”
《晋书.皇甫谧传》:“若乃圣帝之创化也,参德乎二皇,齐风乎虞 夏,欲温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《旧唐书.张蕴古传》:“勿浑浑而浊,勿皎皎而清,勿没没而暗,勿察察而明。”后因以“察察为明”谓在细枝
源见“牝鸡司晨”。母鸡作公鸡啼鸣。喻妇人专政。《后汉书.杨震传》:“《书》诫牝鸡牡鸣,《诗》刺哲妇丧国。”见“牝鸡司晨”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《书》诫~,《诗》刺哲妇丧国。”【词语牝鸡牡鸣】 成语
源见“山中宰相”。谓处士议政。明陈子龙《自慨》诗之四:“难谐紫府仙人梦,近好华阳处士风。”
源见“周妻何肉”。比喻好佛之士。清唐孙华《剪蔬》诗:“灌园仲子犹存母,食菜周颙尚有妻。”
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,与图成败,反修饰边幅,如偶人形。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”李贤注:“言若布帛修整其边幅也。”后以形容不注意服饰整洁、仪容美观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序致》:“肆
源见“萱草忘忧”。借指母亲。宋王楙《野客丛书.萱堂桑梓》:“今人称母为北堂萱,盖祖《毛诗.伯兮》诗。”【词语北堂萱】 汉语大词典:北堂萱
见“遗簪坠屦”。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~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【词语遗簪堕屦】 成语:遗簪堕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