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求甚解

不求甚解

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,而领会要旨。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,只停留在一知半解。陶潜(372-427年),又名渊明,字元亮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。出身士族,家道中落。曾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,彭泽令等低微官职。当时正值士族门阀地主把持政权之时,官场黑暗腐败,乃决心归隐。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,语言质朴自然,而又极其精炼,具有独特风格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陶渊明年少时,志趣高远脱俗,曾经写了篇《五柳先生传》以明其志。其中说:“这位先生也不知是何许人,姓名字号都不清楚,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,故以五柳先生为号。他性情闲静,不爱说话,不追求荣华富贵,喜好读书,读书时领会文章的主旨而不在词句上浪费工夫,每次遇到书中意旨和自己相合,便高兴地忘记了吃饭。”

【出典】:

宋书》卷93《陶潜传》2286页:“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己丑馆选》:“读书不求甚解,此语如何?曰静中看书,大意了然。”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4回:“姑娘听了,也不求甚解,但点点头。” 孙中山《民族主义第六讲》:“普通人读书,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,但是多是习而不察,不求甚解,莫明其妙的。”


述宾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,而不刻意于咬文嚼字。现多指学习不认真,不求深入理解。语出《陶渊明集·五柳先生传》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。”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、疑点就绕过去,孩子就会养成~的坏习惯,日后在学习上肯定会把漏洞百出当正常。”△用于描写读书不认真,也指读书的一种方法,只要大概了解,不必去追根究底。 →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↔穷源竟委 拔树寻根 寻根究底


解释解:明白,理解。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,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。后指对待学习、工作不认真,不求深入理解。

出处东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
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,便过起“躬耕自资”的隐士生活。到了晚年,生活困苦窘迫,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,而是以古代的圣贤颜回自比,清高洒脱,怡然自得。《五柳先生传》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,文章以“五柳先生”自比,说: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,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。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,就以“五柳”作为称呼。他性格闲静,言语不多,不慕名利。喜欢读书,重在把握主旨、要领,而不钻牛角尖,不过分在字句上进行繁琐考证。每有新的领悟,就高兴得忘了吃饭。天性好酒,但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。亲戚或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,有时就准备了酒请他来喝。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,想着一定要喝醉才行。喝醉退席后,也并不在乎离开还是留宿。家里四壁空空,遮不住风吹和日晒。短短的粗布衣服破破烂烂,补丁重叠;家里常常断粮,但心里安宁恬淡。他常写文章自娱自乐,显示自己的志趣。他完全忘记了得失,并坚守这种原则,直到生命的结束。

近义囫囵吞枣

反义追根究底

例句

如果我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求甚解的话,那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。


【词语不求甚解】  成语:不求甚解汉语词典:不求甚解

猜你喜欢

  • 拔山盖世

    源见“拔山扛鼎”。谓勇猛无敌于天下。清戴名世《范增论》:“当此之时,项籍以叱咤喑哑之资,拔山盖世之气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。”并列 比喻力猛气壮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乃悲歌忼慨,自为诗曰:力拔

  • 廊庙材

    建筑廊庙的木材,喻能为国家肩负重任的大才。唐代白居易《晏起偶咏所怀》诗:“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,既不能匡君辅国治生民。”【词语廊庙材】   汉语大词典:廊庙材

  • 大鱼出

    同“弦奏跃鱼”。唐杜甫《陪王侍御同登东山以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》诗:”灯前往往大鱼出,听曲低昂如有求。”

  • 清角

    源见“晋君听琴”。指高妙的、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听的音乐。三国 魏曹丕《善哉行》诗:“《清角》岂不妙,德薄所不任。”【词语清角】   汉语大词典:清角

  • 阳侯之波

    《楚辞》屈原《九章.哀郢》:“凌阳侯之氾滥兮,忽翱翔之焉薄。”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武王伐纣,渡于孟津,阳侯之波,逆流而击。”高诱注:“阳侯,陵阳国侯也。其国近水,休(溺)水而死,其神能为大波,有所伤

  • 篱鷃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喻识浅志小之人。亦用为自谦之辞。战国 楚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夫藩篱之鷃,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!”宋欧阳修《送徐生之渑池》诗:“出门相送亲与友,何异篱鷃瞻云鹏?”【词语篱鷃】   汉语

  • 治谱

    《南齐书.傅琰传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绩,江左鲜有。世云:‘诸傅有《治县谱》,子孙相传,不以示人。”后因以“治谱”称颂父子兄弟为政皆有政绩之事。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.楹联賸话》:“〔温心山〕又代幕友黎白仙

  • 鸱鸮悲

    《尚书.周书.金滕》:“武王既丧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,曰:‘公将不利于孺子。’周公乃告二公曰:‘我之弗辟,我无以告我先王。’周公居东二年,则罪人斯得。于后,公乃为诗以诒王,名之曰《鸱鸮》,王未敢诮

  • 东邻窥玉

    同“东墙窥宋”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计迓》:“我怕你把无情岁月空闲过,待劝你学东邻窥玉。”

  • 练达老成

    老练而隐重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二回:“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,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,何况于你?”见“老成练达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12回:“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,便是个~人也只得如此,何况于你?”【词语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