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共戴天

不共戴天

原作“弗与共戴天”,意谓不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,表示仇恨极深,誓不两立。古人认为,与有杀父之仇的人,应当誓不两立,不在一个天底下生活;与有杀兄屠弟之仇的人,应当携带武器,随时准备械斗;与自己朋友有仇的人,不在一个国家相处。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;兄弟之仇,不反兵;交游之仇,不同国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六:“报不共戴天之仇,雪振古所无之耻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陶谦纵兵杀吾父,此仇不共戴天。”


偏正 戴,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。不和仇敌生活在同一天底下。比喻仇恨深重,毫无调和之处。语本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西门丁《血洞房》:“司马城道:‘父母之灵本来是~之仇,不过,小侄现在却想先把凶手寻出来,洗脱嫌疑,然后才好到赵家问罪!’”△用于描写与人仇恨深。→深仇大恨 你死我活 势不两立 势如冰炭 誓不两立 ↔相敬如宾 相依为命 情深伉俪


【词语不共戴天】  成语:不共戴天汉语词典:不共戴天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为万物之灵

    灵:聪明,通晓事理。 人类是万物中最灵秀的。语出《书.泰誓上》:“惟人万物之灵”。蔡沈集传:“万物之生,惟人得其秀而灵,具四端,备万善,知觉独异于物。”唐.陈子昂《谏刑书》:“唯人万物之灵。”宋.陈

  • 岸谷之变

    源见“陵谷”。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。清顾炎武《贞烈堂记》:“属当岸谷之变,门户衰微,无能光大其业。”【词语岸谷之变】  成语:岸谷之变汉语大词典:岸谷之变

  • 螗臂扼辙

    源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比喻不自量力,招致失败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补遗一》:“是知真人之兴,非英雄所觊,况非英雄乎!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螗臂扼辙耳。”【词语螗臂扼辙】  成语:螗臂扼辙

  • 潘杨代称穆

    源见“潘杨之睦”。指世代姻亲交好。唐卢照邻《哭明堂裴主簿》诗:“潘 杨代称穆,秦 晋忝姻连。”

  • 轻躯得百琲

    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九《晋时事》:“又屑沉水之香为尘末,布象床上,使所爱者践之,无迹者赐以真珠百琲;有迹者节其饮食,令身轻弱。故闺中相戏曰:‘尔非细骨轻躯,安得百琲真珠。’……”晋.石崇用香为尘末,布

  • 古帝魂

    源见“望帝啼鹃”。称杜鹃鸟。唐杜甫《杜鹃》诗:“杜鹃暮春至,哀哀叫其间。我见常再拜,重是古帝魂。”

  • 曾杼疑三

    同“曾母投杼”。明李东阳《闻河南捷》诗:“守似墨城谁却九,捷如曾杼尚疑三。”

  • 麋鹿游姑苏

    《史记.淮南王传》:“王坐东宫,召伍被与谋,曰:‘将军上。’被怅然曰:‘上宽赦大王,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!臣闻子胥谏吴王,吴王不用,乃曰:‘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’。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,露沾衣也。”西

  • 曲君

    同“曲生”。宋陈师道《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》:“府中顾长康,风味如曲君。”【词语曲君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君

  • 由基一箭中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形容箭术高超。唐罗隐《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书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》:“才怜曼倩三冬后,艺许由基一箭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