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平二满

三平二满

宋.黄庭坚《山谷内集诗注》十九《四休居士诗三首》序:“太医孙居昉,字景初,为士大夫经药,多不受谢。自号四休居士。山谷问其说,四休笑曰:‘粗茶淡饭饱即休,祉被遮寒暖即休,三平二满过即休,不贪不妬老即休。’”

三平,指三遇平;二满,指二遇满。三与二皆虚指数,平与满指生活平平稳稳基本得到满足。后用指生活平稳而过的日子,或用以形容平庸无奇。

宋.辛弃疾《鹧鸪天.登一丘一壑偶成》:“百年雨打风吹却,万事三平二满休。”宋.陈亮《龙川文集》二十《又与朱元晦秘书》:“而一世之自号开眼者,正使眼无翳,眼光亦三平二满,元靠不得。”


并列 ①平,平日。满,满日。占卜以“连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”为十二辰。满、平日主生,宜种谷。借喻平稳过得去。宋·陈昉《颍川语小》卷下:“俗言~,盖三遇平,二遇满,皆平稳得过之日。”宋·黄庭坚《四休居士诗序》:“粗茶淡饭饱即休,补破遮寒暖即休,~过即休,不贪不妒老即休。”△用于自我安慰。→得过且过 ②平淡,平庸。宋·陈亮《又乙巳秋(与朱元晦)书》:“而一世之自号开眼者,正使眼无翳,眼光亦~,元靠不得。”△略带贬义。多用于情状方面。


【词语三平二满】  成语:三平二满汉语词典:三平二满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叔受恩

    源见“食无肝”。谓受到地方官的盛情款待。唐方干《同萧山陈长官县楼登望》诗:“仲叔受恩多感恋,徘徊却怕酒壶空。”

  • 圣之时者也

    时:适时,合乎时宜。 圣人中识时务的人。特指孔子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孔子,圣之时者也。”赵岐注:“孔子时行则行,时止则止。”鲁迅《华盖集.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中国人是‘圣之时者也’教徒。”

  • 红叶之题

    同“红叶题诗”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旅邸揣摩》:“毕竟是百年姻眷了,数当明白。相会有日,君不见红叶之题乎?”见“御沟红叶”。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邸揣摩》:“毕竟是百年姻眷了,数当明白。相会有

  • 幕上燕巢

    比喻处境危险之极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季札自卫如晋,将宿于戚,闻钟声焉。曰:‘异哉……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,君又在殡,而可以乐乎?’”又简言之为“幕燕”。《元史.外夷传》:“鼎鱼幕燕,亡

  • 移木之信

    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;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,予十金。民怪之,莫敢徙。复曰:‘能徙者,予五十金。’有一人徙之,辄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”已:不久。后引用

  • 博西凉

    同“博凉州”。宋刘克庄《汉宫春.吴侍郎生日》词:“此老先生,尚不留东阁,肯博西凉?”

  • 越裳雉

    《后汉书.南蛮传》:“交阯之南有越裳国。周公居摄六年,制礼作乐,天下和平,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,曰:‘道路悠远,山川岨深,音使不通,故重译而朝。’”周朝时,南方有越裳国,曾向周贡献白雉。后遂用为异族

  • 衽席无辩

    源见“衽席㈠”。指帝王与后妃之间生活上不区别礼仪。《后汉书.皇后纪序》:“孝文衽席无辩。”李贤注:“郑玄注《礼记》曰:‘衽,卧席也。’孝文幸慎夫人,每与皇后同坐,是无辩也。”【词语衽席无辩】  成语:

  • 禽困覆车

    与“困兽犹斗”的意思相近。《史记.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:‘禽困覆车。’”裴骃《集解》:“譬禽兽得困急,犹能抵触倾覆人车。”连动 禽兽在困急之中也能触覆车辆。比喻逼人太甚,会招来反抗

  • 光尘

    源见“和光同尘”。喻世俗。《晋书.文苑传论》:“彦伯未能混迹光尘,而屈乎卑位,《释时》宏论,亦足见其志耳。”【词语光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光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