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坟五典

三坟五典

左传.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杜预注:“皆古书名。”汉孔安国《尚书序》:“伏牺、神农、黄帝之书,谓之《三坟》,言大道也。少昊颛顼、高辛、唐、虞之书,谓之《五典》,言常道也。”后因以“三坟五典”泛指我国最古的书籍。唐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》:“三坟五典,公能读之。”


并列 传说中我国最早古籍。语出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。”孔颖达疏:“孔安国《尚书序》云:‘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谓之三坟,言大道也;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、虞之书谓之五典,言常道也。’”汉·崔瑗《东观箴》:“洋洋东观,古之史官,~,靡义不贯。”也作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左史倚相趋过, 王曰:‘是良史也, 子善视之。是能读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。’”杜预注:“皆古书名。”疏:“正义曰:‘孔安国《尚书序》云: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,言大道也;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,言常道也;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,求其义也;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,丘聚也,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春秋时楚昭公与右尹子革说话,正逢左史倚相快步走过,昭公说:“这是一个好史官,你要好好对待他。他能够读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。”三坟、五典、八索、九丘、皆古书名,是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泛指古代典籍。

【典形】 八索九丘、典坟、读书夸左史、皇坟、丘坟、三坟五典、倚相书、世间倚相、典坟书。

【示例】

〔八索九丘〕 明·杨慎《七犯玲珑》:“星辰颠倒,三心五噣; 简编讹秽,八索九丘。”

〔典坟〕 清·程先贞《范质公先生墓次星来舅韵》:“曾从元气想氛氲,入拜门墙问典坟。”

〔读书夸左史〕 北齐·颜之推《古意》:“作赋凌屈原,读书夸左史。”

〔皇坟〕唐·韩愈《醉赠张秘书》:“险语破鬼胆,高词媲皇坟。”

〔丘坟〕 明·陈子龙《哭张天如先生》:“禹穴酉阳多典籍,可能地下作丘坟。”

〔三坟五典〕 明·冯惟敏《点绛唇·李中麓归田》:“囊括了三坟五典,八索九丘。”

〔倚相书〕 宋·陆游《寄题王才臣山居》:“出游耻怀弥衡刺,归卧尽读倚相书。”


【词语三坟五典】  成语:三坟五典汉语词典:三坟五典

猜你喜欢

  • 酌霞

    同“酌流霞”。唐孟浩然《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》诗:“酌霞复对此,宛似入蓬壶。”【词语酌霞】   汉语大词典:酌霞

  • 园同庾信

    参见:庾信园

  • 耕凿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形容百姓辛勤劳动,生活安定。唐太宗《临层台赋》:“肆黎元于耕凿,一文轨于车书。”清查慎行《恩赐新刻御制诗集》诗:“耕凿万方民击壤,《箫韶》九奏帝垂裳。”【词语耕凿】   汉语大词典:耕

  • 飘茵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谓得到好的际遇。清赵怀玉《连珠池》诗:“秋日春风几回赏,老嫁商人与廝养;就中亦有花飘茵,多少落英沾粪壤。”亦比喻堕落风尘。清王韬《淞隐漫录.三十六鸳鸯谱中》:“逝水年难转,飘茵志岂甘

  • 吴门白马

    源见“吴练”。形容极目远眺。清蒲松龄《登岱行》:“吴门白马望依稀,沧溟一掬堆琉璃。”【典源】《论衡·书虚》:“传书或言: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。孔子东南望,吴阊门外有系白马。引颜渊,指以示之,曰:‘若见

  • 大黄愈疾

    大黄:具有攻积解滞、泻火解毒等效能的中草药。愈疾:治愈疾病。此典指在蒙古攻略西夏途中,耶律楚材以大黄医治士卒疾病。耶律楚材(1190-1244年),字晋卿,契丹人,耶律阿保机九世孙。自幼学儒,兼涉天文

  • 红友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八》:“常州宜兴县黄土村,东坡(苏轼)南迁北归,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。地主携酒来饷,曰:‘此红友也。’”古人以红白区分酒的质地:酒红则浊,为劣酒;酒白则清,为良酒。苏轼从被贬的南

  • 华表鹤归

    同“华表归”。清魏源《潼关行示杨广文》诗:“华表鹤归城郭横,战场吊古云冥冥。”

  • 飞必冲天

    《韩非子.喻老》:“楚庄王莅政三年,无令发,无政为也。右司马御座,而与王隐曰:‘有鸟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飞,不鸣,嘿然无声,此为何名?’王曰:‘三年不飞,将以长羽翼。不飞不鸣,将以观民则。虽无飞,

  • 丘壑之念

    源见“一丘一壑”。指隐逸的心愿。金王若虚《茅先生道院记》:“予世之散人也,才能无取于人,而功名不切于己,虽寄迹市朝,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