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.赵策一》:豫让为知伯报仇,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,被捉住后,襄子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为知伯报仇,“豫让曰:‘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’”战国时,
源见“揽辔澄清”。指定国安邦之才。明李梦阳《酬聂监察淮上见寄》诗:“夷门合是投簪地,淮海须凭揽辔才。”【词语揽辔才】 汉语大词典:揽辔才
同“如堕烟雾”。毛泽东《矛盾论》四:“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,不懂得这种方法,结果如堕烟海,找不到中心,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。”见“如堕烟雾”。毛泽东《矛盾论》4:“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,不懂得这种
源见“六月飞霜”。比喻忠良被谗遭冤。清吴兆骞《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》诗:“北燕漫说邹生哭,东海谁明孝妇冤?”
源见“三槐九棘”。泛指高官的宅第。明 汤式《一枝花.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》套曲:“清未让五柳庄黄花绕篱,贵不慕三槐堂画戟当扉。”【词语三槐堂】 汉语大词典:三槐堂
同“耳濡目染”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.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染耳濡,课学即求心之道;通经致用,家修即廷献之资。”见“耳濡目染”。《清史稿·廖寿恒传》:“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
《左传.襄公四年》载:寒浞初为寒国国君伯明氏的谗佞之臣。后羿(上古时夷族首领,善射。)篡夺了帝相的政权后,号有穷氏,任寒浞为相。“浞行媚于内(内,指宫人,浞与羿妻妾相通),而施赂于外(指收买羿的属臣)
同“肯堂肯构”。宋苏辙《谢讲彻〈论语〉赐燕状》之二:“始于好学,伫观圣政之新;终克肯堂,益助慈心之喜。”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.骈俪三》:“肯堂收教子之功,含饴遂弄孙之乐。”【词语肯堂】 汉语大词典:
源见“陶缶之勇”。赵在秦东,因称赵王所鼓之瑟为“东瑟”。表示弱国之君受辱。晋卢谌《览古》诗:“西缶终双击,东瑟不只弹。”【词语东瑟】 汉语大词典:东瑟
比喻历尽艰难。《元史·礼乐志》:“相我祖宗,风栉雨沐。昔同其劳,今共兹福。” 参见:○沐雨栉风见“栉风沐雨”。《元史·礼乐志》:“相我祖宗,~。”【词语风栉雨沐】 成语:风栉雨沐汉语大词典:风栉雨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