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令五申

三令五申

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。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。阖庐曰:‘子之十三篇(即后世所传的《孙子兵法》)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(勒,约束,统帅。勒兵,指指挥兵士演阵作战)乎?’对曰:‘可。’阖庐曰:‘可试以妇人乎?’曰:‘可。’于是许之,出宫中美女,得百八十人。孙子分为二队,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,皆令持戟。令之曰:‘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?’妇人曰:‘知之。’孙子曰:‘前,则视心;左,视左手;右,视右手;后,即视背。’妇人曰:‘诺。’约束既布,乃设铁钺(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),即三令五申之。于是鼓之右,妇人大笑。孙子曰:‘约束不明,申令不熟,将之罪也。’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,妇人复大笑。”

春秋时,吴王阖庐使孙武指挥宫庭妇女操演战阵,想观看孙子治军是否有方。孙武公布操练的约束后,三令五申,向宫女们提出要求,宣明法纪。一经演习,宫女们却嬉笑不能执行军令,于是斩左右队长,以严肃法纪,然后演阵无不中肯。由此可见孙子治军的严明。

后因以“三令五申”用指再三告诫。

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”(见《文选》卷三赋乙)又《文选》“东京赋”注引《尹文子》:“将战,有司请诰誓,三令五申之,既毕,然后即敌。”


并列 令,命令。申,表达,说明。再三地命令与说明告诫。语出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,孙子分为二队……约束既布,乃设铁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谌容《人到中年》:“中央~,要珍惜人才,落实知识分子政策,改善科技人员待遇,总不能到了下边就变成一句空话吧!”△用于上级对下级。→再三告诫


解释令:命令。申:告诫。形容再三命令与告诫。

出处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斧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

孙武是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,他因为通晓兵法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。阖闾说:“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,能用来试试练兵吗?”孙武说:“可以。”阖闾又说:“能用妇女来试试吗?”孙武又说:“可以。”于是阖闾让孙武训练自己后宫的一百八十名美女。

孙武将宫女分为两队,让吴王宠爱的两个侍妾分别担任队长,并让每个宫女都拿着长戟。孙武下令说:“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口、左右手以及后背吗?”宫女们都说知道。孙武又说:“向前看,就是朝心口所对的方向看;向左转,就是朝左手方向转;向右转,就是朝右手方向转;向后转,就是朝后背方向转。”宫女们回答:“是。”规矩宣布完后,孙武命令摆上斧钺等刑具,然后击鼓命令向右转,宫女们哈哈大笑。孙武说:“规矩不明、号令不清,是将领的过错。”于是又再三宣布了命令和规矩,然后击鼓命令她们向左转,宫女们又大笑起来。孙武说:“规矩号令已经交代清楚,如果还不听令,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。”于是就要杀两个队长。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,急忙派人传达命令说:“我已经知道您善于用兵了。如果没有这两个侍妾,我吃饭都感觉不到香甜,希望您不要杀她们。”孙武回答说:“我既已受命为将军,那么将领在军队中,国君的命令也可不接受。”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,重新选了队长。这时又击鼓为号,宫女们进退整齐,动作符合要求,再也没有人敢吭声了。

例句

临放暑假,班主任三令五申,要求同学们假期不许泡网吧。


【词语三令五申】  成语:三令五申汉语词典:三令五申

猜你喜欢

  • 围棋墅

    源见“围棋赌墅”。美称他人第宅。清赵翼《蕴山招同星石湖舫游宴》诗:“湖山谢傅围棋墅,松桧冯家大树村。”

  • 宁戚叩角

    同“宁戚击角”。唐李郢《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》诗:“元瑜正及从军乐,宁戚谁怜叩角哀。”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伊尹负鼎,宁戚叩角。”

  • 痴人破瓮

    宋.谢维新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载:俗说有贫人止能办贩只瓮之资,夜宿瓮中,心计曰:“此瓮卖之若干,得倍息可贩二瓮。自二化四,自四化八,倍利无穷。”遂喜而舞,不觉破瓮。贫人凭一只瓮的资本,便妄想发财,不觉

  • 潘杨

    同“潘杨之睦”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林卿得女》词:“好逑不数潘 杨,占梦者曾言大秤量。”【词语潘杨】   汉语大词典:潘杨

  • 蛮争触战

    同“蛮触交争”。宋葛郯《满江红.和吕居仁酬芮国瑞提刑》词:“任蛮争触战,世间荣辱。”【词语蛮争触战】   汉语大词典:蛮争触战

  • 才高八斗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形容富于文才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 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主谓 形容才学很高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早闻罗兄盛赞元抚先生~,学富五车。”△

  • 钟漏

    源见“钟鸣漏尽”。指暮年。清钱谦益《南京刑部尚书沈公神道碑铭》:“崦嵫景促,钟漏智短,其不消缩而颓废者亦鲜矣。”【词语钟漏】   汉语大词典:钟漏

  • 否泰

    同“泰否”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岂地势之安危,信人事之否泰。”唐刘知幾《史通.载文》:“夫国有否泰,世有污隆,作者形言,本无定准。”【词语否泰】   汉语大词典:否泰

  • 比邻窃斧

    源见“窃?”。称人受诬蒙冤。清唐孙华《哭姜编修西溟》诗:“比邻窃斧真无罪,同舍持金别有郎。”

  • 丁令

    同“丁令威”。唐李赤《灵墟山》诗:“丁令辞世人,拂衣向仙路。”亦指鹤。宋李纲《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》诗:“只应寇老曾迁此,作记何缘丁令来?”【词语丁令】   汉语大词典:丁令